共享住宿“三国杀”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科技大求真

人类社会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就像一个物体的自由落地,不是匀速而是加速。科学与技术的力量,让这种加速度变得尤为明显。从春秋到战国,走了500多年;从工业革命到各行业全球性寡头的诞生,走了不足200年;从互联网的诞生到互联网公司成为全球市值Top10的主角,只用了20年。智能手机让网购、共享出行、外卖等多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都变了一副模样。

至于那些被互联网颠覆或者改造的细分领域,从千团大战到百团大战,再到三国杀,甚至合并、收购。很多“故事”才刚刚开头,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技术迭代固然是其中原因之一,资本的助推也加速了这个从多头到寡头的进程,在线视频行业如此、共享出行如此、共享单车如此、外卖如此,不出意外当下正火的共享住宿领域亦是如此。而就在共享单车市场尘埃初定之时,已经酝酿已久的短租市场腾飞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4月24日,共享住宿领域的领头羊小猪短租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旅行品牌飞猪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以飞猪的“信用住”体系,为小猪平台的用户提供“先住后付”服务,得以实现的依据则是以支付宝的信用授信体系和大数据对用户的信用做评判。

飞猪,是阿里旗下品牌,支付宝是蚂蚁金服旗下品牌,而蚂蚁金服又是阿里系最重要资产之一。所以,从这个简单的合作能够看出某些不简单的深意。

再加一磅,2017年11月,小猪短租宣布完成1.2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而云锋基金的联合创始人是马云,另一个创始人是虞锋,所以名为“云锋基金”。一直以来,外界都把云锋基金堪称是阿里系的前哨,那些还不到火候由阿里直接出面的资本圈地,则由云锋基金来投石问路。

与阿里和小猪间“暗度陈仓”的关联度相较,另一家短租企业途家与携程的关系则是“明修栈道”。

2011年12月,在途家建立之初,即与携程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年遭遇多家巨头阻击的携程经历了市场份额的下降和营业利润增长受阻的不利情形,一些业内的观点认为,携程在民宿、公寓方面等新兴业态的短板可以由途家进行弥补,两者的合作有“1+1大于2”的效果。

此后,两者的合作日渐紧密,这种结合不仅在业务层面,同时也在资本层面,其中唯一的变化是,携程于2015年一度因财务报表的数字观感而放弃途家的控股地位,让业界解读为途家和携程践行渐远。直到2016年,途家宣布并购了携程、去哪儿网的公寓民俗业务,途家开始更顺利的从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导入包括库存、流量、品牌、运营等资源。

进军!本土化!

中国消费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或多或少存在两个主线:一个是寻求与巨头匹配的过程,一个是实现商业模式本土化的过程。短租行业也正在沿着这两条轴线进军。实际上,对于“本土化”的不同理解和判断也是各家短租公司特色的立足点。

以小猪和途家为例,前者专注于C2C,也就是负责对接房东和租客,交易效率高、交易量大;后者则侧重于B2C,其房源主要是从第三方代理人那里获得,不直接接触房东。从管理角度,B2C模式管理更加集中化,同时也更容易形成快速规模化运营。但从用户体验的商业角度来说,C2C又更容易为用户带来差异化的个性体验。

在完成携程、去哪儿民宿频道以及蚂蚁短租的收购后,途家开启了对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分拆的进程。一家是平台运营公司,另一家负责线下分散式不动产管理的平台。前者是一个轻型的信息对接平台,后者则是重资产运营平台。而随着携程系高管入驻,到创始团队逐渐剥离,途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征程。

相比途家,小猪的崛起是从被质疑开始的,创始人陈驰多次回忆创业之初的艰难,帮房东做软装、刷厕所,做体验房。公司险些在B轮夭折,直至2015年,花3年时间验证共享住宿的中国化道路的出路与方向。不依靠资本的力量,在一个垂直领域深耕运营、服务,打破陌生人分享的戒心,从智能门锁、管家保洁到搭建信用体系,逐渐形成小猪的生态链。陈驰曾对此认为,自己是在沙漠中掘一口井。而这一锹下去就是5年。从一张沙发到35万套房源,覆盖全球600多个城市,达到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小猪的发展证明了这个行业的另一种生态。

小猪所搭建的生态正是他们的基础设施服务,覆盖了信用体系、运营标准、保险体系,降低供需两端的交易成本,与淘宝发展的路径非常类似。拥有国内最好的线下运营和住宿体验的小猪,为住宿用户提供了个性化、品质化、精品化的选择,符合消费升级大趋势和85、90后新消费群体的特征。正是依托这种绝对优势,在众包服务领域又作出新尝试,开通揽租公社。平台效应的形成为小猪平台带来陡峭的激增,成为中国共享住宿市场的独立变量。

从C2C和B2C,再转向混合经营,共享住宿行业正在快速寻求“中国化”的进程。即使是超级独角兽全球最大的共享住宿企业Airbnb也需要在中国摸索这一进程。

2014年,Airbnb开始逐渐渗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主要的受众依然是一些具有海外使用经验的用户以及来中国旅游、公务出差的短期客户。

于Airbnb而言,中国市场既充满了机遇,同时,竞争也极其惨烈,而横亘在眼前的两座大山就是小猪和途家。伴随着中国短租市场的快速爆发,Airbnb开始尝试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但是对于“本土化”的尝试一直未能形成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达到本土化策略,Airbnb和这两大竞争对手都传出过合并或是收购的绯闻,特别是收购小猪短租的消息更是扑朔迷离,但是,Airbnb一直都未能如愿正式收购任何一家竞争对手。

入华3年后,Airbnb开始更名为“爱彼迎”,其本土化进程开始回暖,比如开通了微信、支付宝端口,解决了此前困扰的支付问题;同时,成立本土客服团队等。这种本土化进程在Airbnb高层的一些动向和发言中也表现明显,在2017年3月,Airbnb联合创始人兼CEO布莱恩曾经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表示本土化是Airbnb能否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

“三国鼎足”能维持多久?

2018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2017年共享住宿领域交易规模为145亿元,同比增长70.6%,从增速角度来看,短租行业的增长速度要远快于其他共享经济行业,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的风口正在快速形成。

作为一个着力于重度运营服务的行业,短租行业难以像诸如网约车、共享单车等行业一样,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并迅速结束战斗。

但是,经过数年时间的混战,中国短租市场已经形成了小猪、爱彼迎、途家的三国版图。

按照“平台经济”所具有的“自然垄断”特性,由于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平台间进一步的竞争在所难免的。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在消费品、服务行业的逐步推进——在宏观数据中,这一形势已经有明显的反应,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262亿元,其中增长最快的五个消费类型分别为:化妆品、中西医药、家具、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这种增长可以被视为 “消费升级”现象,新的出行住宿需求将会在高端酒店和能够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民宿”中进一步释放,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家平台有机会能够进一步扩张提量,同时也将进一步拉长战线。

按照以往的竞争惯例,竞争中的三个决定因素为:资本、模式以及运营服务。三个因素分别投射为与巨头的关联度,对本土化的理解以及团队自身的建设情况。以这三者衡量,最终的胜出者会是接近阿里的小猪?还是背靠携程的途家?抑或海外入局者Airbnb?在新一轮的资本涌入后,这场短租领域的三国战不会维持太久。

作者:王长胜

来源:科技观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