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跟着毛姆来读书
普希金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书,是最好的吸取知识的捷径;读书,是为自己找到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养成阅读习惯是我们提升自己的途径。
英国小说家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如果想筑造起自己的避难所,那就跟谁着毛姆的脚步,来读一读他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本书分为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读书才有乐趣和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三章内容。每一章内容中,毛姆都独具慧眼,用轻快的笔触,带给大家一场完美的阅读体验。
书中见作者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每部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在《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这一章中,毛姆深度解读了作家及其著作。
他最喜欢的是简•奥斯丁。他说简•奥斯汀是很有教养的女人,大力地赞扬了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
他说《傲慢与偏见》有较强的可读性。他认为,“《傲慢与偏见》的情节结构十分精巧,情节的衔接度极高,且极为自然,没有使读者感到迷惑的地方。”
其实,《傲慢与偏见》是我最早接触的外国名著,这部小说我读了不下五遍,对其中故事甚是熟悉,对简•奥斯汀其人也略知一二。
回想小说内容,其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确实与作者简•奥斯汀在性格上有相似之处。正如毛姆所说“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作者与书中的人物一定在某一行为轨迹或性格上是有相似乃至重合之处的,否则无法描述出生动形象的人物。
书中找乐趣
毛姆说: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读书,不只是享受生活中片刻的安宁,更是内心中思想的碰撞而产生出火花。
想做到人间清醒,多读哲学书,保持清醒的头脑,活得潇洒通透;
想放松自己,多读文学类书籍,大脑随着文字在各色生活中游走;
想要明确志向,要读史书,在历史的沉浮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读书,可享受生活,可淬炼思想,可汲取力量,可使平淡的生活多姿多彩。
毛姆说:“书籍既不会帮你拿到学位,也不会教你谋生的本事;不会教你如何航船,也不会教你如何修理停运的机器,但这些书会让你活得更加丰满。”
我想读书的意义莫过于此。
书中重思考
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我们不仅要读书,更需要思考,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读书的真正真谛。
杰克•伦敦为了当作家,他立志要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进行孜孜不倦的学习。
当时,他最喜欢的作家是达尔文、马克思和尼采。
在读他们的作品时,他经常深陷其中。他仔细地阅读文中的语句,摘取有用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读莎士比亚、歌德和巴尔特的作品,让他学会了写作。
于是,他开始练习写作。有时候白天时间不充足,他晚上就会勤奋的去写笔记,做摘抄。
经过不断地阅读思考,写作训练,最终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给猎人》,成为了美国的大作家。
一味地读书,而无法理解书中的深意,与我们吃了满桌美味佳肴却没有经过消化一样,没有半点营养。这样的阅读,无法滋润你的生命。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和思考的重要性,不论古今,不论中外,其根本原则是一致的。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的知识任你汲取,不怕你不读,只怕你没有读出书中的精髓。如果不能把书中的文字读通透,那么读再多的书,都无法改变自身固执的思想。
从今天开始,翻开《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和毛姆一起,读懂读透每一本书,做到不浪费书中知识,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