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哈姆雷特人物武侠江湖

金庸:他一生都忘不了的女人,到底美成什么样子?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1000人  麦大人
金庸:他一生都忘不了的女人,到底美成什么样子?

文/麦大人

01。楔子

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什么是江湖呢?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是道家哲学,江湖的书面用语就是社会。一般指远离朝廷与统治阶级的民间,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在武侠小说里,江湖则是侠客们与草莽英雄们的活动范围;甚至有时是黑社会的代称。

什么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么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

江湖是美丽的,在深夜的街头独自挥舞着刻着自己名字的剑,像风一样潇洒;江湖是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师友至爱喋血黄沙,为报仇也只能十年面壁。

这就是江湖。

在古龙武侠小说中借燕十三之口说出了那句惊世之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有人,就会有恩怨。

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江湖传说。金庸的小说,不仅风靡港澳台、东南亚、欧美,在国内更是无数人为之废寝忘食,很多人以读过金庸小说为荣。

上至达官显贵,大学教授,下至贩夫走卒,乡野村夫,都是金庸的读者,在中国没有哪一位作家有如此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金庸的小说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堪称是当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小说家。

读过金庸小说的人,大概都听过那句特别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后来金庸为他的14部小说撰写的对联,方便读者记忆。

有人说: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古今中外仅此一人,就是金庸。

02。刺头少年

金庸,原名查良镛,书香世家,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排行老二,有兄妹七人,武侠小说泰山北斗。

查家为当地百年望族,以康熙年间最为鼎盛,曾有“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皇帝还亲自过匾“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其声誉,可见一斑。

1936年,金庸小学毕业,入嘉兴中学。次年,日寇入侵,母亲病故,金庸成了笔下的“流浪儿”。年底在校长张印通的带领下,来到浙西南的丽水,成立了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

这里的生活异常艰苦,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军训。初三那年,金庸联名两个同学一起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书《给投考初中者》,主要用于指导打算升初中的学生如何考试得高分。金庸名满校园,成了校草级的风云人物。

在动荡年代,金庸凭借天赋及努力,各科成绩优异,英文更是出色,经常出入图书馆。从小学到中学,每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了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家,常常把金庸叫到自己办公室,一起探讨文学。灯光摇曳,两人促膝长谈。文学,拉近了两人距离,遂成了一对忘年交。

金庸性格散漫,有些桀骜不驯。1941年,金庸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阿丽丝漫游记》,文章讽刺学校训导处主任沈乃昌在教学、管理上的无能和愚拙。沈暴跳如雷,要求学校开除金庸。

校长张印通得知消息后,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他为金庸的才华惋惜,不愿失去这个未来的文学大师。因此把开除改成退学,后来又写了一封推荐信,让金庸去同学担任校长的衢州中学就读。

金庸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张校长的为人对金庸成长影响很大,以后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

在衢州中学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喜爱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以后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争对金庸的直接影响就是,他对战争有了大量感性、具体的体验和认识。浙赣会战激烈,学校不得不听课疏散学生,他们这一届就提前一年毕业。

03。涉世之初

金庸决定去大后方的重庆求学,途中经过湘西,盘缠用尽,在一个同学家借住了半年。还是一边复习,一边在农场干活。

第二年,他同时考上了西南联大,中央大学和四川大学外文系,由于中央大学不收学费,金庸决定念中大。

不久,他又惹出一桩麻烦。校内国民党学生“特务”横行霸道,殴打学生,学校包庇纵容。金庸抱打不平,对校方加以指责。结果极为相似,他又一次被勒令退学。

由于堂兄查良鉴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在其帮助下,1947年金庸顺利转入该校法学院攻读国际法专业,并于次年毕业。

日后来看,正是金庸少时一次次挑战师长,反抗压力的不凡之行,已经具备了打抱不平、反抗强权的“侠客”行径。

几十年后,金庸到台湾访问。台湾政大校长便说:

“查先生,以前我们把你开除了,很对不起,现在言归于好,好不好?”

金庸说:“我当时应该开除的,我把校长比作希特勒。”

校长说:“我们言归于好,送你一个文学博士,你接不接受?”他就拿到了这个博士。这是后话。

抗战胜利后,金庸进入杭州《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秋天,他凭借才能在3000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入职《大公报》,做编辑和国际电讯翻译。

04。香江才子

不久《大公报》香港复刊,金庸被南派香港分社。1950年《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创刊,金庸担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工作,也做翻译和记者工作。

在这里,与梁羽生结识,两人成为同事,在一张桌子办公,两人的友谊和成就由此开始。

这期间,金庸以林欢为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写剧本,有《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同时,还与导演合作过两部电影,有《有女怀春》和《王老虎抢亲》。

除了写社论之外,金庸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他写的影评读来是一种享受,文笔委婉,见解清醒,是一时之选,可惜后来没有结集出版。

金庸参加电影工作时间不长,其成就无法和武侠小说相比。因此,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参加过电影工作,做导演了。

1955年,对金庸来说,是人生中关键的一年。金庸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因梁羽生手头无暇分身,金庸被总编罗孚安排写武侠小说。

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由此诞生,每天在副刊上连载。这也是他第一次以“金庸”为笔名创作,金庸其实就是查良镛的最后一个字拆开来的。

小说才发表到一半,各路读者已经惊为天人。接下来的《碧血剑》、《雪山飞狐》更是名声大噪。

《射雕英雄传》一出世,更是惊天动地,金庸由此奠定了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

05。报业巨子

1959年,金庸和同学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金庸出资8万,沈2万。金庸负责内容,沈宝新负责营业。创业初期,销路不好,第一年亏空严重。

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成了第一部发表在《明报》上的武侠小说。

《明报》的老员工都记得他当年辛劳的身影,一方面经常要通宵写稿,另一方面又为经济问题苦恼不已。

有传说,一段时间他要靠典当来维持《明报》。 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

过了三四年后,情况才逐渐好转。金庸的好友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后来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部在《明报》上连载,很多人为了看武侠小说,开始关注《明报》。

1960年代的大陆政治变局,为金庸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打响第一炮的就是“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由于事件敏感,《大公报》和《文汇报》都不敢报道,《明报》却莽莽撞撞,大声疾呼,一下子提升了报纸销量。

“文革”期间,《明报》开辟“北望神州”栏目,他对“文革”的抨击是尖锐的,坚信“文革”是错误的。由此《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金庸也成为知识分子的偶像。

“五月人潮”报道、与左派的论战、促进祖国统一、香港立法。均成为《明报》的转折性事件。对政治的独到理解,虽为金庸招致了火烧报馆及暗杀之祸。但是,也为金庸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话语权。

金庸之后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和明报出版社等。并于199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金庸也成为最赚钱的报业巨子。

《明报》现已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为香港的《泰晤士报》,金庸希望把《明报》办成全世界最好的中文报纸。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它是第一大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同凡响,据说连美国国务院,都要经常翻越这份报纸。

1993年,金庸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

香港的文化人,多少都跟《明报》有过关系。所以,金庸在香港的文化和出版界,隐然有“帮主”之地位。

港台很多专栏作家,都是在《明报》上出的名,小说家张小娴、亦舒,散文家张君默、林燕妮等。

06。兼济天下

明报的成功,使金庸的地位和知名度蜚声海内外。金庸的社论极为精彩,坚持民主、自由的思想原则,也备受大陆、台湾、香港的政界人士的青睐和重视。

正因为如此,金庸先后成为邓公及台湾蒋经国先生的座上宾,亦是香港立法委员会的委员,由此开始他的从政生涯。

文革结束后,内地变化日新月异,激起了他返回内地看一看的强烈欲望。邓小平的出山给金庸带来了更大的兴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一直很钦佩他(邓公)的风中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就像我武侠小说描写的英雄人物。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公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金庸。邓公穿着短袖衬衫,金庸则是一身西装革履。

两人一见面,邓公就说:欢迎査先生回来看看,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金庸则回应:我一直对您很仰慕,今天能够见到您,感动荣幸。邓公继续说:对査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这次会见,金庸对祖国统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邓公也透露了对香港问题的看法。

1985年,金庸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兼职港方负责人和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

金庸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了“一国两制”是“一言可为天下法”。

金庸与香港著名实业家査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他们两人为后来的《香港基本法》廓清了基本的走向。

其中,有个小插曲,英国在撤出香港之前想“搅局”,为此他们蓄谋已久、精心策划了很久,试图以“政改”把香港搞乱。金庸马上笔战末代港彭定康,最后英方败下阵来,“光荣撤退”。

金庸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他为香港的顺利回归,为“一国两制”的和平实现,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07。三段婚姻

有人曾问金庸:

你笔下那么多大侠,你最喜欢谁?

金庸的答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是韦小宝,至于原因,他义正言辞地说了一堆。

金庸的婚姻生活不是很圆满,一生有三次婚姻一个暗恋。

几年前在央视《对话》中说:

我对自己的爱情生活不是很圆满的,我认为最理想的爱情最好一见钟情,从一而终与白头偕老。

他曾经对不起别人,别人也曾对不起他,总之自己的婚姻留下了不完美的结局。

金庸和第一任妻子杜冶芬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两人的爱情萌芽于1947年的杭州。

那时金庸在杭州《东南日报》工作,因主编幽默副刊与杜的弟弟杜冶秋认识,在登门拜访杜家时邂逅了时年十七岁的杜家小姐杜冶芬,双双坠入爱河,1948年在上海举办婚礼。

婚后的杜小姐跟随金庸来到香港,他因为编辑工作昼夜忙碌,让年轻的妻子独守空房,婚姻最终解体。

他是这么描述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的:

杜冶芬背叛了他。媳妇太漂亮,要求也会更多,未必是件好事。不是富二代,谁没有年轻而囊中羞涩的时候呢?

可是他一边说着“媳妇太漂亮,未必是好事”的时候,一边勾搭着别人的漂亮媳妇!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枚

1953年,他和第二任妻子朱玫走进婚姻,这一年她21岁,是位事业型知识女性。他们一起经历并见证了《明报》的发展,但随着事业的壮大,他们的婚姻有了摩擦:

金庸个性是外柔内刚,不会轻易改变,而朱枚也是一个要强的女人,两人经常以硬碰硬,针尖对麦芒,对感情有很大伤害。

后来金庸在餐厅邂逅了一个女服务生,一见钟情。被朱枚发现,婚姻结束。离婚后立法三章,财产补偿,金庸以后不能和然后女人再生孩子。

金庸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

金庸现任妻子林乐怡,也就是当年餐厅的女服务生,是金庸的“小龙女”。“容貌清丽脱俗”,她认识金庸时才十六岁,比金庸小29岁。

当时,金庸年仅19岁的大儿子查传侠因与女友吵架,一时想不开,竟在美国自杀身亡。失魂落魄的金庸一个人喝闷酒,这引起了作为侍应生的林乐怡的注意。仔细一看,对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金庸。

于是对金庸说:

“金庸先生,我很喜欢您的武侠小说,特别是《神雕侠侣》,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酒多伤身,我们等着您出新作品呢。”

失意的时候听到这种温暖的话,金庸深受感动,两人就聊了起来,四目相对,很是投缘。后来金庸生了一场病,作为朋友的林乐每天怡悉心照顾,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痊愈了,林要离开,金庸情不自禁地拉着她的手,悲凄地问道:“你是不是嫌我老了?”林乐怡的脸红了,慌忙说:“不,我是怕……我再考虑一下吧。”两天后,林乐怡告诉金庸,她决定一辈子和他生活在一起。

婚后,金庸送小娇妻去澳洲留学,至今仍伴随着林菇凉到处旅游和讲学。

被问及如何经营忘年之交的婚姻,金庸这样说:

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平时她什么都很迁就我,到她发脾气时,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关系不算特别成功,又不算很失败,和普通夫妻一样!

夏梦

08。情迷夏梦

金庸的感情,我们最为津津乐道是就是他对夏梦的迷恋。

初遇夏梦,金庸将近三十,光彩照人的夏梦让金庸心动不已。他说:

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金庸为了追求她,拿出了唐伯虎追秋香的拼劲。为了接近女神,特意跑到夏梦所在的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并为夏梦度身定做写了好几部剧本。

他接近演员的机会还是很少,再次改行做导演,终于可以每天见到心心念念的女神。其实,当时的金庸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编剧,哪里能跟影视界一姐的夏梦相比。

金庸不善言辞,在感情上属于木讷型,心里干着急,却又有苦说不出,你们懂的。唯一一次真情告白,也被夏梦拒绝了。

因为那时夏梦已经名花有主了,男朋友是洋行的林葆诚,金庸只能黯然神伤。

不久,他就离开了长城公司,怀着失恋的痛苦完成了武侠不朽名著《神雕侠侣》。细心的读者发现,“小龙女”的一颦一笑,跟夏梦何其相似。

于是,夏梦成了金庸心中挥之不去的念想。作为金庸的梦中情人,很多金庸武侠里面的人物都是夏梦的化身。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后来金庸在《笑傲江湖》里说了这段话最能说明他此时的心情:

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爱也是痛;我知道,可能有一天你会忘了我,你会海阔天空、云淡风轻;但是我做不到,我只会万箭穿心。

09。故戚亲朋

浙江海宁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查家就不用说了,还有写了《人间词话》的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著名诗人徐志摩,军事家蒋百里等。

其中徐志摩还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父亲的堂妹。两人相差二十几岁,但是好像金庸对表哥不太友好。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著名诗人,翻译家。穆旦是金庸的祖兄,两人都是良字辈,典型的中国式兄弟。

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阿姨的三舅袁行云。琼瑶的母亲叫袁行恕,说起来金庸还是琼瑶的表舅舅。

蒋百里,军事家,是金庸的姑父,其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蒋英是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妻子,她是金庸的表姐,也就是蒋百里的女儿。

金庸堂兄弟查良鉴曾任中华民国法务部部长、中华民国最高法院院长。

其弟查良钊,国立河南大学校长、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台湾当局“司法部长”。

感觉金庸是不是太有名了,在哪里都会遇到名人亲戚。

10。武侠宗师

大家都知道,金庸的成功与他的家学积累、人生经历以及勤奋分不开。

但是金庸勤奋到什么程度呢?

从1955年春天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秋天最后一部《鹿鼎记》,17年间整整创造了15部长篇小说。

除了《天龙八部》中间去欧洲旅行的一个多月让倪匡代笔,加上偶尔生病及突发事件的暂时断更,这十七年来,金庸累计停笔不写小说的时间,恐怕不会超过半年。

据说, 金庸上午撰写社论及事务,下午写武侠小说,晚上社交。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日复一日地坚持,是不可想象的。

金庸是一个异常自律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自律的人。因自律,而优秀。

金庸还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只要有时间就拿起书本来读。但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养成一个读书的习惯尤为重要。

2005年金庸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性硕士、博士,第二年完成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2009至2013年,在北大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查理芒格有一句名言:

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

在武侠领域,金庸与梁羽生、古龙并称为在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而且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在评价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金庸还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其余三位分别是写科幻的倪匡、写流行曲的黄霑和写美食的蔡澜。四人各有所长,且都是饱读诗书之辈。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最后送上当代黄敬远的词《剑江湖》:

剑起江湖啸恩怨,月如霜。

西风落叶花飞谢,酒自浓烈向天洒。

侠骨峙魔心,杀气拨尘乱。

九万云集城压迫,挥叱咤。

巅峰对决长空裂,爱恨情仇一瞬间。

铁马嘶魂魄,赤血祭黄沙!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朋友们,说说你们心之目最喜欢金庸哪一部小说?在下面留言。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