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少年想法八面来风

在北京每月一万五活得像个乞丐?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22人  大圣不姓孙

今天刷到一个帖子“在北京每月一万五活得像个乞丐”,吓得我虎躯一震,默默庆幸刚够到线的我还可以坐在办公楼码字,周末看看电影、约约饭。

“北漂”彷佛是一个自带苦情效果的名词,它前面的形容词往往是“住地下室”、“挤3小时公交上班”、“流落”、“苦逼”,多少人在北京漂着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抱怨这座城市,多少人连出生的小城都没离开过也在键盘上敲下对北漂一族的同情与嘲笑,多少人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呃,不好意思,写得入神一下把歌词带进去了,哈哈哈......

好了,停止无病呻吟,瓜子板凳准备好,我今天现身说法讲讲自己3年多北漂的故事。

(一)我是怎样怎为一名北漂的

那是14年的9月6日,刚大学毕业两个月,我拖着用了4年的行李箱,坐上了重庆到北京的火车,23个小时,硬座,兜里仅剩买完车票的三百多块钱,在车上连瓶矿泉水都没舍得买。上车后我的心情一直是很激动的,终于要开始一个人的闯荡了,终于要去传说中的帝都了,终于可以抛开家里乱七八糟的一切了。

可火车开动十来分钟后,看着飞逝的窗景,我的眼泪就这么就这么下来了,既有对家乡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惶恐。

可能和“逃离北上广”的口号不一样,我从一开始就是“逃向北上广”。

我的原生家庭满是疮痍,父母总在吵架,小时候是爷爷奶奶拉扯着,到小学四年级去了一个离家较远的重点小学寄宿,十岁的年龄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

在各种利益争端和亲人撕逼中,妈妈终于撑到我大学毕业,坚定不移的跟爸爸离了婚。

这场离婚战争也彻底摧毁了我对这个家仅存的一点希望。于是在大学毕业后,我迫切的离开了这个没有一点好感的家乡。

后来我发现很多愿意北漂着的姑娘其实大多是原生家庭不太幸福的,幸福人家的女儿父母是舍不得让孩子去远方流浪的。

我好基友小飞就是如此,虽生活在一个四线城市,可是独生子女,父母恩爱,全家宝贝,想趁年轻看看外面的世界,家人深怕累着苦着,不让出来。相对来说,我无人约束的“自由”算是原生家庭给我的一个好处吧。

(二)关于工作

到北京后,我在好朋友谭某某家蹭吃蹭喝两个多月才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一家在线英语教育公司做学习顾问。

“学习顾问”通俗一点来讲就是电话销售,只是面对的是已付费学员,所以算是售后型销售。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电话或者微信、qq的方式解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客观硬件问题,维护与学员间的关系,促进其二次消费或者转介绍朋友。

这份工作好处是待遇不错,能者多劳,相对较公平。而且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门槛不算高,还能快速赚到自己需要的生活费。(这是最重要的,哈哈哈哈)

但相对应的,它的时间成本非常高,我的上班时间基本是10点到22点,忙起来都是凌晨才下班。而且这样工作差不多一年后我觉得没有挑战性了,感觉不到任何成就感,因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机械性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它门槛越来越低,技术含量太低,会随着时间贬值。

于是,我果断的离职,没错,是裸辞。我的一个特点就是执行力非常强,一件事要么不做,一旦有念头浮现就会迅速行动。

还记得,离职前,当时的主管找我谈话,说我太年轻,考虑事情不够深远。但其实我很想告诉他的是,我一直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就算迷茫时,我也明确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于我来说,在这儿继续用青春熬下去做一个小主管,从打电话变成监督别人打电话那不是我想要的将来,也不是所谓的长远。

休息调整了快3个月(所以裸辞有风险,离职需谨慎啊),我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一家创业公司的商务助理。我是想有机会多接触一点文职工作才选择了做助理。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想太多,待过创业公司的人应该知道,对于初创型公司来说,根本没有明确职责划分,我顶着助理的头衔做着市场运营、活动运营、公众号编辑及文案策划的事,甚至还要时不时设计更新一下官网。

要知道,毕业之后我就做了一年销售,什么运营、策划的事我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但好在当时的上司对我很宽容,鼓励我去尝试学习,慢慢地我居然自己入门,并能独立策划组织上百人的活动了。做了三个月就被领导升职加薪了(虽然基本算是空名,实际也没管理几个人,但总算是正式做管理层,也是对自己认可。)

后来由于创业公司遇到了一些融资风险问题,我被迫离职。这7个月的工作经历也让我收获颇多,总结一下,主要有3点:

1、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熟悉的领域要精益求精,不擅长的方面要努力战胜它,工作不是学习的结束,相反是学习的开始,把以前学到的一切和取得的成就抛在身后,永远往前看;

2、不要怕吃亏,老祖宗说的吃亏是福真的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话。初入职场,做一些杂事很正常,不要小看这些琐事,它们浪费不了你多少时间,但是却可以帮你很快熟悉公司部门情况,多方面得到锻炼。(当然我说的是有意义的琐事,那种可以讨好去帮同事端茶送水的不算做此列。)

3、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要在公司拉帮结派。刚刚工作,大家都稚气未脱,遇到境遇相同或聊得来的同事难免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但是请一定不要随意点评同事、评判自己的领导,不管你觉得对方多么傻逼、多么恶心。

我一直坚持一项准则,工作的时候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对得起老板给的工资,也对得起自己花费的时间,绝不参与同事们的小团伙八卦。我想,这也是还没过试用期,领导就主动给我升职加薪的原因。

接下来我去了一家在线情感教育类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经理,这算是一家大中型公司,工作流程规范化,大家也分工明确,我主要负责公司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具体来说就是审核公众号内容,制定运营方案、策划相关线上活动。工作专业性变强了,我的挑战也更大了,而且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的团队,我终于有机会去回答知乎上提出的那个经典问题——“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但是在这做了两年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又到了瓶颈,每天又开始重复性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让我感到心累。

二十来岁正是最该努力的年龄,于是我选择到一家母婴类的创业公司,虽然跳出舒适区,要面对很多未知的挑战,但现在的我感到每天都能学到东西,加班时身累却不会心累。

三年前的我会迷茫,不知道做什么,但现在的我不再害怕,因为我深知北京的魅力之一就是无限的机会,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去争取。

(三)关于爱情和生活

都说北漂苦逼,我真的一直都没觉得过,在这里我变得更优秀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我俩是在我第一份工作中认识的,谈了两年恋爱,2016年12月12日结婚,现在有一枚可爱的胖儿子,周末看看电影、吃吃火锅,逗逗儿子,感觉这样的日子也很惬意。

现在回忆起我们俩之前的日子,其实也蛮辛苦的,但当时的两个人却傻呵呵的过得很开心。

14年刚到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在离公司不远的别墅区租了一个房子,别误会,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别墅大house,而是从一个二房东手里租了一间几平米的隔断间,仅够放下一张床、一个小书桌和一个小衣柜,900元一个月。

这幢3层的小楼被隔成了大大小小30个房间,负一楼有一块公共区域作为厨房,楼上楼下共两个卫生间。我住的那间房是直接在走廊上用玻璃板隔出来的,像个透明的蔬菜大棚,我住进去之后在玻璃墙上重新贴了壁纸,但仍然奈何不了头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直射我的肿泡眼。

发了工资,我添置了新的家居用品,买了绿植和零食酒水,下班回家来一杯红酒,泡泡脚,休假时就收拾屋子,追追美剧,生活也过得挺潇洒,这个小窝虽然只有几平米,但让我有家的感觉。

跟我老公做了半年同事后,我们居然慢慢看对了眼,向着不纯洁的男女关系发展了。

要知道一开始我俩可是谁也瞧不上谁,我瞧不上他打扮的“人模狗样”,一副鼻孔朝天、狂拽炫酷炸的模样,暗讽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嫌弃我土里土气,浑身透露着生人勿近的文艺假清高,明嘲我榆木脑袋一根筋。

后来相处久了,机缘巧合下一起半夜聊聊人生,休假约约饭,一来二去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面对他那样的老司机,我起先是抱着丰富自己恋爱履历的心态,结果没想到,他比看起来的靠谱多了,慢慢发现两人越来越默契,三观也很吻合,聊得来还睡得下,一不小心就携手走进了婚姻的围墙。

这或许也跟我们俩一开始就知道对方的缺点,在相处中更多的会发掘出优点有关吧。

我们一起蹦极,从55米的跳台上跳下来;一起裸辞,践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挑战,玩遍长隆所有过山车;一起携手,走进一段婚姻;一起努力,为这个家的幸福打拼。

都说婚前婚后两个样,但我作为一个刚过完纸婚,并且正在过据说最难的生完孩子的第一年的女人,想对那些恐婚或妖魔化婚姻的人说,婚姻真的不恐怖,恐怖的是没有选对人。

(四)我为什么还继续北漂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你运气好,没遭过太多北漂的苦,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就又要呵呵你了。

我不懂北漂的苦?

你试过工作青黄不接,俩人天天面试碰壁,中秋节买一只螃蟹躲在出租屋一起吃吗?

你试过每年搬家,大箱小包站在夜色的马路边吗?

你试过6点出门跨越半个城市去挤地铁吗?

你试过老公失业、正好自己怀孕,怀揣2000元家底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吗?

你试过大冬天的凌晨四点到妇幼医院排队吗?你试过挺着9个月的大肚子还在坐公交上班吗?

这些我都试过,但都走过来了,尽管现在回忆起来略有心酸,但当时的心境倒也没有多悲凉,相反我们俩当时对彼此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感觉好幸福,因为有你在身边。”

现在我和老公工作都稳定了,虽然每月俩人加一起两三万的工资不算多,也远买不起北京的房,但给孩子买了保险,努力存了点积蓄,婆婆到北京帮我们带孩子,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生活就挺好。

我们留在北京从来不是为了所谓的追梦,只不过是因为北京包容而有朝气的氛围,因为它开放而先进的观念,因为它多元而又便捷的生活,因为作为互联网从业者,这里有最好的发展机会,因为不想一直待在老家做一份看得到未来的工作,谈论一些无关自己的八卦。

宝宝还小,而北京互联网发展也挺好,所以我们继续留在北京,一方面赚钱生活,一方面让宝宝从小可以接触更大的世界。至于等几年宝宝上学后,我们还是打算回重庆,过凉面、火锅的安逸生活。

这就是我的北漂故事啦,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曲折离奇,只有踏踏实实的生活和柴米油盐的琐事。

要问我对北京的看法?我爱北京,尽管这里没有一砖一瓦属于我,但我仍然爱它,爱它给我经历、爱它给我机会、爱它让我成长。

当然,身边也有各种北漂或者就待在家也把生活过得很无奈的人,我最后只想说一段我曾发在朋友圈的话: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诱惑太多,也不分对错,但其实真的不是,很多时候所谓的迫不得已只是自己浮躁了,想走捷径而已。不是时间改变一个人,是人选择了改变。谁不曾负重前行,谁不盼岁月静好?比起追逐所谓的成功,我更愿意做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持原则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