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五连悦读】剽悍读书营亲子教育

“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可以吗?”

2018-07-01  本文已影响340人  柚子行思迹

文/颖悦5356


「1」引子

最近在看一档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学释放表述的节目——《少年说》,20180611期的一对学霸闺蜜的哭诉特别触动我。

袁锦颐哭诉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为什么妈妈看不到自己的努力。

而袁锦颐所指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她的闺蜜——吴迪却也在控诉自己的父母总是对自己全盘否定,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

在现场的交谈过程中,袁锦颐的妈妈始终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打击是为了不让她骄傲,却不知孩子内心却是多么的崩溃。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屡见不鲜,明明已经很优秀的孩子,父母却说不出孩子具体哪里好,甚至还要不断的比较和打击,深深的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2」重要他人的肯定、赞美和认可,是孩子重要的心理营养

袁锦颐最后在台上很无力的留下这样的请求:“那你以后可不可以,不要再说别人的孩子,比我好,这样的事情了。”

孩子把父母看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自己是那么的重要。

父母能够更多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而非只在意事情的结果;

父母能够更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得想要改正TA的缺点。

……

我想诸如此类的事情,应该是父母给孩子的重要的心理营养。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孩子童年时期的「重要他人」是最亲近的父母。

一个人成长有三种原因:

一是在成人的压制下,不得不如此,否则就无法获得成人的爱与接纳,仰赖成人照顾的孩子,只能拼尽全力满足成人的要求;

二是体会到世界竞争的残酷,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胜出;

三是得到了「重要他人」的肯定、赞美和认可,从中感受到了期许,于是想让自己做的更好。

而往往能够拥有持久的内在品质和毅力的原因是第三种。

「3」做到真正的肯定、赞美和认可

当问及袁锦颐的三个优点时,妈妈说出的赞美之词却遭到孩子的质疑,成了“老三样”,却不知自己的孩子在同学和在老师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秀。

现在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很多家长也有接触各类育儿经验,其中应该会有一条是要多鼓励孩子,于是很多家长开始做鼓励孩子事。

孩子画好一幅画给妈妈看,妈妈立即说:“你画得真好看!你真棒!”

孩子准备考试时,就会说:“我相信你可以考好的!”

为了让孩子参加表演节目就说:“你一定可以表演得很好的!”

却不知这种笼统的鼓励,反而让孩子走向自卑心理,觉得父母看到的不是真实的自己。

真正的肯定、赞美和认可应该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实,从事实中发掘优点,提取出来,作为论据。包括积极的态度,善意的动机,明确的目标,专注的过程,热情的投入,真诚的分享,独特的想法、思考、分析和思路等等。

比如看孩子的画,你可以告诉TA:“你的颜色涂得很均匀,是因为你认真的涂颜色了,对吗?”

再比如鼓励孩子尝试上台表演,可以陪他TA一起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最后在TA上台前,可以告诉TA:“你昨天晚上已经唱完整了,我相信你今天也可以做到的,加油!”

父母除了平时的肯定、赞美和认同,还可以定期比如半个月或1个月,和孩子一起举行成长仪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持续的稳定的为孩子注入动力。

「4」做到无条件的赞美、肯定和认可

袁锦颐妈妈在现场也说她已经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幸的是她的表扬后面却有一大串的“但是……”

导致袁锦颐无法再继续和妈妈沟通,匆匆的跑回台下抱着闺蜜痛哭……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有些能力,有些事情并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就能够达成的。

孩子就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本能就是成长、成长、再成长……

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更应重点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到他们的努力付出,给予无条件的真正的肯定、赞美和认可,陪伴孩子一起活出TA的精彩!

「5」结语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童年经历过不幸或者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越早识别出孩子是否缺乏自信心并给予及时的调整,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很大的好处。

愿越来越多的家长无条件得爱我们的孩子,将爱付诸行动,拥有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理论心得参考:

著名萨提亚亲子婚恋专家林文采博士、著名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王剑飞老师和特邀家长代表张冬梅女士主持的访谈节目《从诞生到婚礼》第10节——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