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著阅读交流

Principles | Part I.04

2018-01-14  本文已影响5人  马烈视界

最近作息时间和地点都不规律,没有早起读书写字。不规律的生活告一段落,以后不管是出差、客人拜访等情况,都还是要尽量保证早睡早起。自己既然开了这个专栏,就要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写字。所谓“闭门读书,开门做人”这也是自己追求进步的一种方式吧。

这本书读到现在,读的都是我从法国Amazon那里拿到的电子版样章,样张即将读完。所幸的是,在书籍刚出版的时候,我就买了原版的期货,算算日子过几天就会发货寄到了。中间可能会断粮几天,就读读其他书好了,可能索性再开个专栏,着力于读书/商业/思考/实践。

闲话少说,写写今天读的《Priciples》。今天读了两个小节,一个是“开始桥水基金”,另一个是“建立市场的机器模型”。

先说第一小节。

前面讲Ray在离开希尔森之后,于1975年建立了桥水基金——这是一个错误,在这一节里Ray讲,实际上他是重新开始了桥水基金。桥水基金最初是他和自己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一起建立的,主要从事从美国到其他国家的大宗商品交易。之所以取名叫桥水,取义于“跨越海洋/水的桥梁”,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在做的事情。他的办公地点就在自己有两个卧室的公寓里,在一个室友搬出后,把那个卧室作为了办公室。

在1975年,Ray重新开始运营桥水基金时,桥水基金基本上回归到一张白纸。在工作中,他设身处地地为客户提供建议,告诉他们如果自己是他们,将如何处理风险。在工作的同时,他也在运行这自己的投资。在这工作中,Ray认为没有什么比和朋友一起着力于帮助客户战胜市场更有趣的了。这份工作不仅让他生活无忧,也让他充满快乐。

后来,Ray决定和妻子要一个小孩,并以及到麦哈顿,公司也因此搬到了麦哈顿。随后,Ray和妻子进行了“工作蜜月”。Ray的工作把他带到世界各地,见到不同的人,他把这作为一种快乐——他认为从中若还能获得收益,那只是锦上添花。

第二小节,Ray讲了自己为何&如何把大宗商品的市场建立一个机械式的模型。

Ray在自己的实践中,慢慢看到了大宗商品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因果关系。比如说牲畜吃多少饲料,天气对谷物生长的影响,降雨对产量的影响等等。他把这种影响编入程序,让电脑为他作出对价格的判断和买卖决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开始他没有好的电脑,是用彩笔来画并分析各种曲线,后来开始使用更好的电脑。

在实践中,Ray建立了复杂的模型,这个模型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反馈甚至是失败的反馈得来的。它与基本的“需求供给模型”并不相同,Ray也明白为什么学院里的“需求供给模型”为什么会失效,具体原因他会在接下来的另一本书里讲。

在读这一节的时候,我体会较深的是,建立这么一种模型并不像描述的这么简单,只有沉下心来、刻苦专研、尊重事实反馈、充满耐心才能逐渐完善这个模型。Ray依靠模型的预测也犯过很多错,有的让他损失惨重,但这也让他明白,永远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要提前做好失去什么的准备。

读完这两节,分享一些摘录:

The most painful lesson that was repeatedly hammered home is that you can never be sure of anything: There are always risks out there that can hurt you badly, even in the seemingly safest bets, so it’s always best to assume you’re missing something.

在投资世界里,总有风险让自己损失惨重,哪怕是所谓的最安全的投资,也要想到自己可能经受的损失。记得巴菲特说,不要让自己贫穷第二次——这是相同的投资智慧,不要在任何投资上让自己经受承担不起的损失。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奥卡姆的刀”:

欢迎关注,与我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