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苏轼和宋运辉,都犯了同样的错!
近日,等待了2年的国产大剧《大江大河2》终于上映。剧中那个“累不死”的宋运辉,在项目即将被拿下的时候,绕过部里的审批越级上报;在设备禁运的国际局势下,敢硬顶司长捍卫自己的理想。这些,都让一众网友直呼:主角光环太强了!的确。在电视剧中,主角光环往往太过强大,就会不符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职场之道并非那样简单。
在《苏东坡传》一书中,记录了苏轼一生坎坷、官海沉浮,而他立于朝堂之上的为官阶段,为民请命,但他却始终被人视为眼中钉。所以,通过这本书也让我们从苏轼为官的经历上,总结职场中的经验和教训。
01
初涉官场的苏东坡,并不清楚身在朝廷,应该收敛自己脾气的道理。
在凤翔府任职期间,虽然远离京城、事务不太繁忙;但他并不了解繁杂的人事关系往往比往来文书更让人头疼。对此,妻子可谓是苏轼的得力助手。为了避免丈夫因心直口快而影响仕途,她时常帮助苏轼体察人情并劝丈夫要识人断物、分寸有度。
然而在妻子去世后,苏东坡的仕途也遇见了很多艰难,这也让他时时思念亡妻。可见,人在职场首先最应当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协助自己去把握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和处事姿态。
02
1066年,朝廷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而苏轼却眼见新法对于百姓的迫害,他便公开表示反对,这一行为使他无法在朝堂上立足;而又因苏轼不满新法而出了一道名为《论独断》的考题,彻底激怒了王安石一派,自此他便被贬为杭州太守。
被贬后的苏轼并未以此为戒,他继续以他过人的文笔书写文章,来讽刺那些拥戴新法的人。此举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打压与弹劾,随后苏轼入狱百余天,甚至为此丢了小命。
职场中有一句名句“能耐人全都死在能耐上”真的非常认同。苏轼自恃有过人的才情和较高的文学成就,便一意孤行,公开反对朝廷已经认同的变法主张;同时还利用自己的文笔,试图煽动他人来拥戴自己的想法,这种行为自然会被统治者认定为公然与朝廷对立。
这如同电视剧《欢乐颂》里,安迪对关关说的:“在任何公司里,公司领导层都不愿看到有人试图煽动其他员工来威胁上级,这是职场大忌。”
可见,苏轼便是犯了这个职场大忌。他的行为,更是触及到了统治者的底线,被威胁的政治上层必然不会轻易妥协,而吃亏、被贬的自然也是苏轼自己。
03
可以看出,苏轼的才华和天赋是足以支撑他过好一生的,但是为何到头来仕途坎坷呢?其实无非两方面原因。
首先,苏轼过于吹毛求疵。
早在王安石变法的阶段,苏轼便多次上书批评其变法过程中的失误;而后来新法被废除,苏轼又多次指出司马光的不足之处,这也让他对苏轼颇为不满。
其实,任何政策的出台本就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苏轼仅仅只抓住弊端不放,完全忽视了别人变法主张的优势和长处,在普通人看来,就是抓住别人的短处不放,过于吹毛求疵。
其次,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在电视剧《大江大河2》中,宋运辉的师傅说过:“身为管理人,在队伍中不要锋芒太露。”一句话,道出了人在职场就要顾及大局的真相,然而苏轼并不了解这一点。
在《苏东坡传》中记录了一个情节:
沈括在杭州与苏轼见面后,向他索要诗文;但由于苏轼在文坛名气过大,沈括便嫉妒他,于是将诗文呈给了御史台,又无端给苏轼加了一条“蔑视朝廷”的罪名。
其实,当时在杭州的苏轼本就是被贬于此,更应该低调韬晦,不应锋芒毕露,然而苏轼却并未认清自己的处境,仍以曾经的名气来高估自己的现实,所以他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也让他在每个阶段都受到了来自于各方各面的打压和针对,仕途坎坷也属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