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十二生肖水法的幕后英雄,也是最被忽视的景观
人们往往喜欢英雄,赞美英雄,却容易忽视英雄光环背后的无名英雄。欣赏风景也同样如此,赞美长城的人多,很少有人会对城基多看几眼。走进紫禁城,满眼都是宫殿,谁又会去关心基址……
也许你会说,它们本来就被包裹在里面,人们想看也看不到。但在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的十三景中,人们往往不会想到蓄水楼还占有一席之地。它其实就是一个巨无霸般的水池,位于海晏堂中部的高台上,为防渗漏,蓄水池的池壁和池底都用锡板包严再焊接,所以这里也俗称“锡海”。它东西长27.36米,南北宽5.92米,池深1.44米,设计储水量200多立方米,通常一次储水量可达180吨。这个蓄水楼是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设计的,使用靠机械原理运行的“龙尾车”,将水从地面输送至“锡海”,然后再利用地心引力使水经过铜管流向喷泉。但由于蒋友仁突然得病死亡,死前也未将原理告诉别人,致使“龙尾车”工程并未完成,最初只能靠人力“蹬攀”,后来又改装辘轳,用大罐打水上楼。
这个大的蓄水楼可是海晏堂楼西十二生肖水法的最大“机关”和幕后英雄,如果没有它,那些人身生肖头的喷泉也只能是一个摆设,可惜它也在圆明园被毁时遭到破坏。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个高7.2米左右,外形好似一个倒置四棱台的夯土台。它并不是我们一般所看到的黄土,而是由沙子、白灰和黄土组合成的“三合土”。这座不起眼的夯土台周边原有包砖砌筑围合并承重,后来包砖被扒走,天长日久,台体受力不均出现大量裂纹,再加上自身风化、雨水侵蚀,局部夯土已经坍塌。
2016年4月22日起,海晏堂蓄水楼本体抢险加固行动正式展开,7月27日完工,为期3个多月。蓄水楼主体夯土台的四个角被砖块包裹支撑,施工过程中完全按照最初“三顺一丁”的砌法,就连砖的规格和尺寸也是按原来的样子复制的,总计用砖量约16万块。为了对付雨水,顶部不仅铺设了防水层,还专门设计了一圈暗槽,让雨水通过这个装置流到地面,减少雨水对主体的破坏。
如果您有机会到这里参观,可别再忽视这个曾发挥过巨大作用的蓄水楼,虽说它现在只剩下这一块台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