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不能像年轻时想的那样能够从容面对死亡
我身边的一位没有养子女的朋友说,等到自己觉得生活质量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无法维持的时候,她就与先生一起开着船,到达某一个地方,纵身一跳,结束自己的生活。
我也记得我与朋友一起谈笑风生,畅享我们的精彩的老年规划,也谈起过不要无质量仅有时间数量的生活。
可是亲人面对死亡的恐惧让我改变了我那些想象。
记得我的母亲卧床在医院里抢救的时间,疼到一直喊叫“救我救我”的声音,特别地刺激我,我一只手握着她的一只手,另一只手帮她按摩她说疼的地方,她身上插满了管子,她的呼吸气息越来越轻,越来越无力时,医生问我,要不要上呼吸机,第一次,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上吧,赶紧上。救回来大概好了几个小时后,当我只有一个人守着她的时候,冷静下来,我想,如果还反复,不要再上呼吸机了。可是后面同样的情形再现时,无论如何我说服不了自己,没有那份勇敢决定让这条非常痛苦的生命结束。高喊着医生抢救吧,上呼吸机吧。就这样几天几天地延长她的生命,其实也是她自己和我们姊妹们的痛苦。终究这样的维持也是短暂了,母亲还是在痛苦中离开了我们。
如今父亲八十八岁了,一有机会,我时不时地给些思想灌输,目前,医疗没有发达到让人长生不老,生生不息。多大的领导,家庭生活多么富裕,身体状态多好,终究还是一样的结束。我们要坦然面对,不要对未来太多的恐惧。没有大病的时候,他的态度非常坚决,不许上呼吸机,不要抢救。这些天他感觉到自己的器官可能有不对劲了,连家里都不敢住了。主动要求住到医院去了。那份急躁,那份恐惧又一次让我无法坚强。对护士,医生发脾气,对护理子女耍性子,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点耐心。那份焦虑已经更加加害自己的身体。
既然人都不能从容地面对死亡,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让这样的恐惧减少呢?
是个很严肃的课题。
考虑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也并没有让世界少了什么,这是巴什用生物学的视角看生死。可现实是轮上自己,少有人有这样的潇洒。
我在想,高质量的临终关怀课程,会不会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而兴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