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艾——北方早春植物(六)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80人
花草姐姐
CCTV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一期介绍了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一位陪读家长制作青团的过程。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因为艾草的汁的青色,所以艾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做出来的青团,颜色碧绿。 青团之前是作为祭祀用的,现在被人当作一种春天里的小吃,吃艾叶汁做得青团,成了春天里的一种应季食品,成了寄托春天有无限希望的代言。
长在水泥夹缝里的艾制作青团的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边。
艾,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文化里,诗经里写到: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艾,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端午到,艾叶香”,端午节,在家门前插艾是一种风俗,据说,这是为了驱瘴避邪。还有用艾叶煮蛋、民间艾叶泡水洗澡,能健身祛病。在今天,艾最太广泛的应用恐怕是做艾条了,据说用艾条灸穴位可以治很多种病。
追求健康,追寻希望,这就是中国人通过艾的各种应用传达出来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