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是否有真智慧的两个标准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105人  fa33daafe938

有天和朋友一起玩,我到他的公司,迎面走来一个男人,看了一眼我就转身问我朋友:这是你的合伙人吧?

优秀的人身上是有能量的,看他们的眼神,随意的一个举动,就会感觉有种坚定的力量在里面,遇到这种人就好好珍惜吧,因为他不仅能处理好自己,还能带你自由带你飞。

朋友的这位合伙人,的确非常优秀,他坐在一角静静看看周围的人,就把一个员工叫过来,你,今天不在状态,忽上忽下,心思没在工作上啊。

分分钟把人变成透明人,也是很让人羡慕了。

我不会称呼一个人是聪明人,在我心里,聪明是一个贬义词。

聪明意味着一个人有短暂的见识,能应对短期的局面,能在当下做有利的选择。

这种聪明人,身边太多,稍有成就者,你都可以称之为聪明人。

你会说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很聪明,但是当他写了千言不发年终奖的借口以后,你就能看到他并不是个眼光长远有胸怀的人。

你会说刘强东很聪明,但是当他出了美国的事件以后,你不再相信一个中年男人真的会为爱而动,很多时候也是利益之选。

你会说吴秀波很聪明,但是当他被爆出把情人送进看守所这种事情的时候,你会被他的行为刷新底线,没错,解决一个闹腾的小三,这个方式的确是最聪明的选择。

所以我不会夸人聪明,我一般会去尽力识别一些有智慧的人。

智慧是明白人间日常,又有能力将周遭所有家事、国事、天下事放在心中成就自己的人。

这种人就真的可遇而不可求了。

识别一个真智慧的人,其实方法也很简单。

第一看他做了什么,第二看他做事的初心。

而衡量是不是真智慧这就是看自己个人的立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很难超越自己已有的价值观。

我个人会觉得追逐眼前利益的人会比较短视。

再举个和罗辑思维有关的例子。

最近知乎热榜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听了很多得到之类的付费知识的人,并没有在生活中真的变得很厉害?

答案很多,而且非常精彩。

如果用这两条标准来看,第一,罗辑思维他们做了知识付费共享这件事。

这件事赋予了知识价值,让知识生态链上的人有了活路。

第二,他做此事的初心。

这个初心是让书本更有意义吗?

估计不是。

他浮华的营销手段,背后都隐藏着让自己赚钱更多的目的。

他抬高了很多优秀绝版作品的新版市价,但却没有给买书的人读这些书的时间。

他们的公众号,得到APP,他们的节目,都在吸取粉丝的时间,并且告诉读者,知识可以轻松从我这里获得,你们没有必要沉下心去读书这么辛苦。

拥有这种初心,他的粉丝能越学越好吗?

不会,只会获得无限多的碎片知识,然后转身就忘记了。

一本书的真正价值,并不会因为标价而变化,实际是随着内容来增长的,需要靠时间来堆砌。

罗辑思维的初心,做来做去,就是想赚钱,所以你能发现他一切的事情都围绕着钱来的。

爱钱不是坏事,但是会让人目光比较有限,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去追求快捷的利益。

真智慧的人,并不一定都能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感叹,但是基础的目标和格局是远大的。

一个能把心交给天地的人,基本没有机会露出狐狸尾巴,因为他能处理好自己的尾巴,不会让人看到他很突兀的一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局。

格局决定上限,但是格局不是不能修炼,从追逐快速资讯,到慢慢磨一件事,这中间要走很多路。

总之,说来说去,有些事可以为手段,譬如说赚钱,但是当赚钱成为目的,就会让中间的手段发生不可控的变化,反过来,把生活变慢一点,人生反而会很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