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思维模型计划想法成长励志

嬉皮·硅谷·跨学科思维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68人  魔法少女屁小毛

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中讲了一个连点成线的故事,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偶然做出的选择如何改变人生,如何为日后的成功积蓄力量。

他说: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它们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

今天,我也想做一个连点成线的事情。如果你对题目中任意一个词汇有些兴趣,或许可以花20分钟时间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这三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词汇背后撑起一个怎样的系统。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的很偶然。原本是想写冥想,可是随着资料收集的逐步深入,一条隐秘的线索慢慢呈现,它让我从一个词汇跳到另一个词汇,发现了一些相互关联的奇妙的小世界。从模糊到清晰,立意逐渐浮出水面。

探索过程非常奇妙,让我兴致盎然。这场词汇之旅的终点在哪?或许空无一物,或许通向另一个世界?我邀请你一起踏上这个奇妙的旅程。

冥想在硅谷

2016年,苹果在ios10系统中加入了新功能:正念训练。在我看来,这是西方精英冥想风潮的向下渗透。

我们往前倒退几年。2007年,谷歌公司为员工开设「探索内在自我课程」,管理层相信员工可以通过冥想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效提升抗压力和专注力。英特尔公司从2012年开始为员工提供「Awake@Inte正念项目」,经过测试发现参与者压力和挫折感所有降低,幸福指数大幅提高。2015年开始,同时兼任Twitter和Square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杰克·多西开始早上5点起床,进行30分钟的冥想,为长达18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提供精神养分。

斯坦福大学校园中的冥想中心

美国技术大佬是一群高智商、有创意、实用性至上的群体。既然他们对冥想表现出了一致的热忱,想必这件事情是能带来极高收益的。

我想,也许冥想带来的好处特别有益于开创性事业,就像PICO太郎唱的那首歌:I have a pen, I have a apple, I have a pineapple。让先进的技术创新扎根于古老东方智慧的土壤中,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从大佬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冥想对于他们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乔帮主说:当你的直觉开始绽放,你开始明确地看待事物,更加活在当下。你的大脑只是慢下来,但你会发现此刻它有惊人的广阔空间,你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说:我取得的所有成功首先要归功于正念冥想,而不是其他事情。当我冥想时,我获得一种泰然,这让我可以从更高的视野来看问题,让我做出明智的决定。

至此,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关联:似乎推崇冥想的科技和创投圈大佬都是曾经的嬉皮士,甚至整个硅谷发展背后的文化根基便是嬉皮精神。

美国60年代与嬉皮文化

嬉皮士运动兴起于50、60年代的美国。战后美国经济迎来了繁荣发展,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并没有带来精神的富足,精神世界的贫瘠与迷惘迅速感染了大量年轻人。他们质疑权威,质疑体制,想要冲破束缚,探索生命的意义。

1955年,美国发起越南战争。这场师出无名的非正义战争引发了青年人的强烈反抗。嬉皮士们高喊着「Make love not war」,用诗歌与鲜花表达抗议。反战情绪酝酿至高潮,凝结成嬉皮文化的精粹:相信人性的美,相信爱与和平,相信鲜花的力量。

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寻,对体制的厌恶,让嬉皮士们开始探索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东方智慧,比如印度灵修、中国哲学和日本禅文化。他们开始公社生活,借助音乐与致幻药探索心灵的彼岸,整日整夜的游荡狂欢。

物极必反,嬉皮大本营旧金山在这场运动的鼎盛之时变成了淫乱、犯罪与毒品泛滥的摇篮,生活变成奇观,一个追求爱与和平的社会运动逐渐走向失控,来到了瓦解的边缘。

从政治诉求与社会变革方面来看,嬉皮运动是失败的。评论家们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嬉皮士们将自己的政治诉求包裹在乌托邦的气泡中,注定无法避免被残酷现实刺穿的荒诞结局。

不过,嬉皮文化中的元素却作为迷因沉淀下来,印刻在一些聪明人的大脑中。

《全球目录》

再次提到乔帮主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演讲结束时,帮主说要「Stay Hungry,Stady Foolish」。这句风靡全球的鸡汤实际出自一本叫做《全球目录》的杂志。

顺藤摸瓜,我发现正是这本创刊于1968年的杂志让嬉皮精神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为多年后硅谷的繁荣发展埋下了种子。

1968年,终日辗转于反战集会、嬉皮士天体派对和药物体验的斯图尔德·布兰德(Steward Brand)一时兴起,办起了名为《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嬉皮技术文化杂志。这本杂志曾经名噪一时,在全美国城乡的书店和家庭里到处可见,总销量达到2500万份,并赢得了国家图书奖。

全家福

布兰德在创刊号中写下这样的序言:我们就是上帝,我们也许能做好这个角色。到目前为止,遥不可及的权力系统(例如政府、大型企业、教育体系和教堂)造成的问题基本把它们的益处抵消掉了。与此困境及其收益相对应的是,一种属于个人的、私人的力量正在崛起——一种个体实现自我教育、获得启迪、塑造属于自己的环境,并将他的冒险经历与有兴趣者分享的力量。《全球目录》愿寻找并推广能促进此进程的工具。

自我教育、跨学科知识、工具思维是这本杂志的灵魂。围绕这样的精神,杂志收录七个方面的内容:理解完整的系统、房屋和土地利用、工业和手工艺、通讯、社区、游牧、学习。在布兰德亲自推荐书目中,既有包括《道德经》这样的玄学,也有《形式综合论》和《论生长和生物形式》这样的科学著作。

《纽约时报》记者麦考夫认为《全球目录》是互联网之前的互联网,是关于未来的一本书,是印在纸上的网络。根据他的统计,包括苹果、思科、SUN在内,至少有23家硅谷高新企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这个由《全球目录》发起的技术嬉皮俱乐部。

当代最具嬉皮精神的活动—活人节

对于嬉皮文化与硅谷精神之间的关系,麦考夫有一句精准描述:嬉皮俱乐部开创者关于爱与共享的初衷最终成为硅谷历史洪流中一个重要但不起眼的脚注,然而这股力量在被资本招安后,最终却改变了美国经济,进而重塑了全球人类社会的劳动与生产方式。

跨学科知识

《全球目录》希望为读者提供一套整体认知系统和工具思维,让人无论是在森林里还是在草原中都拥有生存的能力,有机会活出最完整的自己。

在《全球概览》整体系统情境下,接受教育意味着能察觉到在物质世界中流动的能量,也意味着能意识到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个能量的一种形态。

从整体系统继续发散思维,让我们跳到另一个概念上——跨学科知识。

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莱恩说:「生而为人,应该能够换尿布、策划入侵、杀猪、开船、造房子、写十四行诗、算账、建墙、正骨、抚慰临终之人、接受命令、下达命令、合作、独行、解决方程式、分析新问题、清理马粪、编程、烹饪美食、高效战斗、英勇牺牲。专业分工是给昆虫准备的。」

神奇队长剧照

我想这是对专业主义最犀利的嘲讽。不过,当今时代,专业主义精神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排斥融合理论,对那些跨越专业发表观点看法的人充满恶意。2016年的电影《神奇队长》,讲述的就是一位嬉皮士父亲带着6个孩子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教孩子格斗、静坐、健身、读书、庆祝自创的「乔姆斯基」节日。

尽管导演极尽所能赞美嬉皮文化中的自由独立与批判精神,他也无法指出一条让嬉皮与当代生活的和解之路。片中的母亲由于抑郁症自杀,父亲不得不放弃自己坚守许久的理念,让孩子回归人群,接受大众教育。

查理·芒格和他的100个思维模型

巴菲特背后的男人查理·芒格极力推崇跨学科知识。他给大家这样的建议:如果你把自己训练的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的多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好玩的。再说,这样还能赚到很多钱,我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例证。

芒格和巴菲特

事关赚钱,芒格的背书让跨学科知识在小生态中受到强烈追捧,势如破竹。《穷查理宝典中》中多次提到芒格的100个跨学科思维模型,他说正是这些模型让他和巴菲特赚到超额利润,多年来维持漂亮的投资收益记录。

文章至此,似乎走到了某个可以称之为终点的地方——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这100个模型就是现代版的《全球目录》,它们提供完整实用的工具,让自我教育、个人进步与过上富裕的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

芒格提出的好上加好原理

行文至此,可以看出这场探索之旅的终点是一扇通往这100个工具的任意门。我在此立下一个Flag,即将开始一个持续的写作项目:寻找、搜集、解释100个思维模型,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些模型的应用场景,或许还会建立100个思维模型社群,找出同路人共同进步。

什么样的人算是同路人呢?如果你还能读到这句话,说明你已经读完了3000字枯燥的内容,也说明你对我说这些有着极大的兴趣。

那么,请关注我,鼓励我更新吧。谢谢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