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读《秦崩》

2018-01-21  本文已影响4人  卿若安
读《秦崩》

我常常会在一件事发生过后,猛然发现此事如此熟悉,诚然在不久的以前已经发生过,恍惚间人像是被穿越了一般,骇叹不止,犹如历史的序幕不断拉开。

毫无目的地拿起这本《秦崩》,是因为好久没看历史书了。喜欢看历史书,尤其是带着浓厚的故事情节的书,好看之余还可以以史明世。纵然是住斗室、着布衣,亦有“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乐自知。

就如作者所述:不过,当我自己著书教人,试着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作仔细的考察时,才发现事情并非尽然如此。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汉高祖生于公元前256年,他们之间只有三岁的年龄差。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汉高祖死于公元前195年,享年62岁,他们曾经在同一天空下生活了四十七年。所以,以自然年龄论,嬴政和刘邦是同一世代的人,隔代的印象,是时代区分割裂人物,历史观念影响历史时间的结果。

我一开始也是被这个“只差三岁而恍如隔代"的引论而对这本书起了很大兴趣,好奇心促使着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此书作者以自己寻求历史遗迹为主线,在寻求的过程中,以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来体验历史,把历史还原在遗址上,超越时空,再现历史的影像。

在书中作者感慨到:历史不可以回转,历史却可以体验。

此样的想法,前人未尝不曾有过,此样的写法,今人亦有许多,就如前些年热起的穿越剧,只不过此书是以历史为主。

历史的发生是事实存在,可历史的书写却印刻着时代的痕迹,尽然是真也未必属实。在书里,作者尽自己所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可历史已经过去不可回转,还原也只是还原罢了,有十之六七已然不错,断不可能照样搬回。不过追求真像大概是每一个历史人的孜孜追求,作者也不例外吧。

于是我拿着十分的信任来阅读此书。可由于对地理文字的敏感性太差,而作者又大多以地理位置来讲述,整个历史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转来转去,看得我晕头转向,还是弄不明白许多战略布署。忍不住感叹性别之间的差异,女性的劣势不言而喻。

刘邦曾是好儿郎

看过一些史书,称刘邦为“流氓皇帝”,不事家业,好酒色,吃白食,轻文人,娶霸王亲,活脱脱一个流氓本色。

在此书中,我却看到了不同的刘邦。

刘邦本是刘太公第三子,姓刘名季,与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是好友,一起在“马公书院”上学,意气相投,相亲相爱。乡里人以为值得赞美鼓励,牵羊持酒前来道贺,一时传为美谈。

而刘邦从出生到童年、少年,他的生活富裕平凡,没有衣食困乏的忧虑,也没有天灾兵祸的苦愁。他是受到了尽可能好的教育,尊师向学,读书识字,亲情友爱,被家庭和社会所期待和规范着。

刘邦到了十七岁,进入了成年期。进入成年期的刘邦,完全变了一个人,从一个为父母所喜爱,为乡里所称誉的模范少年,变成一个游手好闲、聚众生事的不良青年,走上了任侠的道路。

所谓任侠,就是任气节,行侠义,轻生死,重承诺,以感恩图报相交往,很像古装剧里的江湖人土。这样的行为在正正经经,老实巴交的乡邻人看来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相遭白眼。在乡邻人看来刘邦已经不可救药,沉沦在泥潭中一般。

可刘邦起义打天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任侠游历,没有江湖人相助相帮,共同打天下,历史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模样,也不会有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强大的汉朝和中国的大一统。历史在冥冥之中安排了刘邦从模范少年到流氓的转变,历史不可拒,而我们只是看客。

陈胜原来非寒家

初中高中的历史书上,陈胜吴广起义定义为农民起义,历史意义重大。

然而作者认为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东西绝不等于没有,古史的记载往往是挂一漏万的。

史书上说,陈胜,姓陈名胜,字涉,司马迁著《史记》为陈胜立传,篇名为《陈涉世家》,就是用陈胜的字号。战国、秦汉时代,有字号的人往往是有身份的贵族,下层平民没有字号。

顶羽出身贵族,姓项名籍字羽。刘邦出生平民,姓刘名季,就是俗称的刘老三,没有字号,刘邦是他当了皇帝以后改的名,从经邦治国的大义中取了“邦”字来提高名字的档次。

因而推测有字号的陈胜,有可能是被楚国灭亡的陈国王族后裔,是没落贵族。

凡大事国事,须有大义名分,作为没落贵族,陈胜有相当的政治头脑,他以“张大楚国”的意思,在楚旧地,建立了张楚新政权。

今日之果是昨日之因

秦帝国的灭亡犹如楚国的灭亡,项羽的破釜沉舟逼起楚军人人誓死决战,三日之内大败王离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巨鹿之野,尸骨堆积如山、血流成河。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两千年前,屈原为追悼与秦国作战而殉国的楚军将士而作了《国殇》;而二千年后,作者读《国殇》,为追悼殉国的秦军将士。作者以《国殇》来感叹巨鹿之战后的秦国,我也惊叹历史,常常以惊人的相似而不断地重复着,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不断轮回。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多么有哲学的民间至理。谁说中国没有哲学,中国人的老话句句经典;字字在理。

秦崩的原因

西汉贾谊有《过秦论》中最后一段: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以为“仁义不施”,使秦帝国民生困穷,紧迫而不得安宁,人心惶恐不安。陈胜吴广起义就像是星星之火点燃燎原,举国之乱引来秦帝国的迅速灭亡。

前人之事,今人之鉴

在书尾,作者有这么一段话:我整理秦未的这一段历史时,深感那是唯利是图无耻的英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人唯利是图,个个急功急利,周围都是生死搏斗,到处遍布尔虞我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们,何曾有暇于道德伦理。

而今社会,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无不是以利作为标尺。何为成功?何为幸福?何以安身?何以安心?人生而为人,是何人?成何人?

我想我也是一片模糊样子……只能战战兢兢,时时告诫,审视内心,事事求正,不可一日怠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