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营课后作业(十二)
#一生 373/10000 #笔耕不辍 0052
人生处处有写作:返璞归真,透彻思索
———课后作业、复盘
今日作业:
逻辑关系标注下附图。
学习沈璜老师的《人生处处有写作:返璞归真,透彻思索》,用2W1H分析这篇课程。
讲了什么(What):
1.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沈璜老师的回答是回答问题;
给的理由(Why):
1.平时说话、交流、沟通和写作一样,都需要逻辑清晰的给予对方一个准确且高质量的回答;
如何展开(How):
1.举例子: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2.身边真实案例与猴子香蕉故事的带入;引出问问题和回答的逻辑思维;
3.引出写作的落脚点;
4.成功传递感知了吗?
5.复方成功接受到感知了吗?
6.说清楚了吗?
7.表达丰富了吗?
8.这一套逻辑思维训练下来,不但你回答问题的质量会提高,写作的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常规作业:
作业一(抽象概念):
下附图。
作业二:今日感知。
为什么沈璜老师能够成为,笑来老师写作训练营课程之后的解读老师?
因为沈璜老师深度的学习了笑来老师的课程,而且熟练的掌握了笑来老师的逻辑思维方式。
我能得到什么启发?四节课程学习下来,我的感觉只有一个,就是仅仅看到了笑来老师写作课程的冰山一角而已,就能够给我每天的作业内容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我知道自己对课程还没有做到深入的学习。
对于笑来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只是刚刚尝试开始,需要练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作业的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阅读理解的能力还需要不断的锻炼,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更需要不断的打磨……
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贪多,每天跟好课程的进度,把每天通过课程得到的输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做到有结构的、有质量的、有逻辑的、尽量丰富的、深入的、全面的输出。
作业三:完成一篇教程8/100,教程内容为:如何针对问题给出高质量的回答。
是什么(What):
1.看似简单的提问回答这个互动过程,同一个问题你问各型各色的人会给出质量不同的回答。
为什么(Why):
1.有的人真的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会回答“不知道”;
2.有的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所以会对你的问题嗤之以鼻;
3.有的人会主动回答你,但是他的答案让你云里雾里;因为他也没弄清楚这个问题;
4.有的人细致入微,由浅入深,给你的答案会让你醍醐灌顶,颠覆认知。
怎么做(How):
我们当然会喜欢最后一种答案,那怎么做才能,做到回答出一种高质量的答案呢?
1.让你的答案成功的传递你对这个问题的感知;
2.让对方成功的接受到你的感知;
3.让你给出的答案,符合一个基本的逻辑框架:你的答案是什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你给的答案自己都没有做到,就不会让人信服,这一点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笑来老师,他给我们讲的道理,都是他自身长期持续能够做到的);
4.反问自己,这个答案说清楚了吗?
5.最后,这个答案以上的要求都已经达到了,那么你的表达丰富吗?说出来的答案,会让人感觉受益吗?会让人觉得有趣吗?会让人认为逻辑思维清晰吗?会让人觉得听你说话就像是听故事一样吗?甚至你给出的答案会让人醍醐灌顶吗?会让人觉得颠覆认知吗?会让人觉得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你能够看到的角度,别人看不到吗?
6.总结,如果你的答案能做到以上5条,那么证明你的答案是一个高质量的答案,高质量的输出。就像李笑来老师一样,他给我们的答案就是这种答案。
这是需要我们一辈子去练习的事情,而且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反复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