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读《论语》心德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4人  琢燏
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读《论语》心德

读了《论语》后,我敬佩孔子对于仁与礼的那份执著,欣赏孔子对于义与利的那份达观;也赞叹孔子那种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但是我更青睐于其中对于孝的见解与感悟,那给我们以启迪,对我们当今的尽孝观有很大帮助。

从古至今,孝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尽管如此,可我们好像依然没能很好地学会去孝顺父母。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把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当尽孝都成为一种命令的时候,其间所传达的情意也变味了。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论语》中是怎么看待“孝”的,又是如此教我们去孝顺父母的。

《论语》中第一处重点提到孝是在学而篇的第六则,子曰:“弟子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中孔子从孝、悌、谨、信、爱、仁六个方面来告诫弟子。特地把孝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放到了最后,可见孔子对于孝的重视与推崇。

再如学而篇的第二则,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也提到了孝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关于孝的一些基本的看法与观点,《论语》也提到了很了很多关于如何尽孝的具体做法。

如学而篇第十一则,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关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告诉我们要学习父亲身上优点,继承父亲的优良品质。反观我自己,我的父亲乐于助人,待人友好真诚,他告诉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也一直牢记于心,向他学习。

又如,为政篇的第六则,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要特别为父母的疾病担忧。我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们自己生病感冒了,父母为我们担心不以,带我们去打针看病,半夜给你喂药,你味口不好,就想方设法地弄好吃的饭菜。当父母生病感冒时,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又如,为政篇的第八则,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是呀!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了。想想你自己,有多少次因一些小事,与父母冷战,给父母脸色看。你的父母则小心翼翼的,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不敢打搅你,生怕伤到你的自尊心,而你却不知道他们的苦衷,不为所动,任性过头。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父母和颜悦色,没有任何爱是理所当然的。

再如,里仁篇第二十一则,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那么又有多少人知道父母的年龄,记得父母的生日呢?这一点我认为我做得还行,虽然我现在不能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支持,但是我会在我妈妈生日的时候给她打个电话,给她送上一句:“生日快乐!”我会在每一个母亲节送上一句:“妈,你辛苦了!母亲节快乐!”

其实,《论语》还有很多关于如何尽孝的句子。但那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我们不付诸行动, 那永远也不能给我们以帮助,永远都只是至理诤言。而我们只要在平时注意一下,在家多和父母聊聊天,散散步,听他们唠叨唠叨,夸她们做的饭菜可口。在外就多给父母打几个电话,汇报自己的状况,报了平安,询问一下父母的安康与家里的情况。如果能做到这些,也不错了。

总之,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