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首页投稿

看到你的悲欢,我很欣喜,而后转身,我忘了你是谁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7人  幽灵浪子

鲁迅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想他老人家要是活到现在,恐怕不会这样说。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名字也是一句诗词,那就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我并没看过,但是剧情我已经烂熟于心了,不是我看过小说或者是看过剧透,而是我每日做到办公室以后,就听他们开始讨论电视剧,分析各种人物性格和剧情走势,恨不得自己就是电视剧的那个人。

我从来不知道,一个人可以如此全情投入到别人的故事里,但是这一切又合情合理。普通人的悲欢,表现出来的都是别人的悲欢,而自己的都深藏心底,包裹着厚厚的壳。

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国内的影视剧都喜欢喜剧结尾,为此,常常要将故事情节硬生生的掰弯,所有的坏人都得到了惩罚,所有的好人经历磨难都获得幸福,人生的理想大抵如此,但是现实的生活却经常南辕北辙。在这点,我比较喜欢美剧,至少是表现真实的,好人不一定好报。

娱乐圈的粉丝经济,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无差别的吸收各种的八卦信息,每日都在上演各色戏码。圈里的人演的热闹,圈外的人看的热闹。为了红,各种的无底线无节操,比如最近波叔的事,剧情一波三折,反转再反转,眼花缭乱。实话讲,吴秀波是我本人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他本人也是非常努力的,大器晚成。但是这事一出,人设崩塌。其实根本也没什么崩不崩塌的,如果他不是一个明星,只是一个普通的大老板,这点事根本不会这么复杂。

所以啊,如今剧情如此跌宕起伏,不是故事太复杂,只是观众想要它复杂。幕后的编剧,在某处暗暗的观察,随时准备修改剧情,吊足了吃瓜群众,然后在狠狠的摔在地上。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普通人的悲喜,牵连着波叔,所以波叔的悲欢就化成了大家的悲欢,但是悲和欢并不是同步的,编剧也不需要同步,事情就在那里,要么悲,要么欢,怎样都行,就是不能不悲不欢,不闻不问。

观众的情绪和娱乐事件总会有一个奇点,找到了,就会产生共鸣,悲欢也就相通了。但是,观众只是需要情绪的相通,并不想了解具体的事情,也不想知道前因后果。就像我们办公室的人每日都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电视剧,但是居然不知道主演叫什么名字。

这部电视演完了,她们的情绪也就结束了。知道谁是谁也并不重要。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如果共鸣,只是情绪的吸引,并不会真正的交叉,而我,也觉得他们有点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