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2018-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管理迷思

       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着大量的信息。可是,有没有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一篇文章看完觉得很有道理,接着看到另一篇观点相反的文章也觉得有道理?或者看完一篇文章后,很快就遗忘了,完全无法为己所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就该知识领域建立起一个框架的知识结构。进而导致无法用合理的框架及思维逻辑去评价一个思想,或者将某个思想中好的新的知识吸收到已有的框架中,真正为我们所用。

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它有利于记忆。人的记忆分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只有前者是真正有用的。而长期记忆的形成,不是靠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多的是知识的抽象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与结构。

       其次,有助于提取应用。在我们看到一个观点或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快速的从知识体系中提取相应的原理、模型及方法,套用其上并进行系统的分析而不至于有偏颇与遗漏。这也侧面提高了我们的鉴赏与辨别能力,能分辨的出来哪些说的有道理,哪些是胡说八道。

       再次,有利于知识的快速积累。很多学科,知识的增长并不是很快的,很多书籍都是在翻来覆去的讲同一个事情。如果有一个知识体系,就能很快的分辨出这本书讲了什么,哪些是新的,哪些是旧的,又有哪些是错误的。

那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人类从学习到掌握一门知识大概都要经历三个过程“知、行、创”:

       “知”,就是知识,主要靠读书与学习来获取。当我们接触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还是一个新手时,都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从学习前人经验,模仿专家行为出发。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博”字,比如阅读大量相关书籍,论文资料等,目的就是要弄明白这个领域的核心知识。

        “用”,知道并不代表掌握,也不代表真正的理解。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还需要去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思考、理解进而真正掌握知识,将其内化。

        “创”,如果持之以恒经年累月的用上述两个方法积累理解该领域的知识,那么,不出意外,就可以达到哲学家梁漱溟先生说的思维八个层次中的第七层“一览众山小”:“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去创新,为人类的知识增加新的内容,哪怕只是一点点而已。这时候,你就是真正的专家了,也必然有一套完整的个人知识体系。

       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每个人最多只能在某一领域深耕进而突破。所以,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专注”或者说“聚焦”。在每个知识体系构建的每个阶段,专注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开始时,要选定一个具体的细分领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涉猎与学习。比如,要学习企业管理这个概念就比较大,可以再细分一层,比如战略管理,比如人力资源,如果还是太大,就再进一步细分到组织绩效,或者人才培养等等。而在掌握足够多的知识后,需要的专注就是和所研究方向相关的了,就是聚焦于创造性工作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难度却是极低的,不要在非目标信息上浪费时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