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修对治品第四
《辨修对治品第四》是《辨中边论》四个部分(境、行、果、大乘殊胜)框架中行的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是《辨相品第一》、《辨障品第二》、《辨真实品第三》是帮助我们确立对境界的认识,是属于确立正见。《辨修对治品第四》是关于修行,是我们如何把唯识知见变成一种禅观,落实到我们心行的论典。
《辨修对治品》主要是讲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属于声闻乘和解脱道的修行内容。那么唯识作为大乘的修学体系是融摄声闻乘的,因为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是需要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行作为基础,唯识系统经论里把二者关系处理得特别融洽。
《辨修对治品》就是修能够对治迷惑和烦恼的法门,包括能对治和所对治,能对治就是能对治的法门,即是三十七道品。所对治就是惑障、迷惑,即是烦恼障和所知障。
三十七道品的架构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知、八正道。这是我们快速解脱的一个重要关键内容和方法。
其中四念处身、受、心、法是观察的对象,五根五力是观察的流程,七觉知八正道是观察的结果,以及在此结果上的进一步修行。这是佛陀为帮助我们快速走出迷惑烦恼泥潭的方法。
并且三十七道品作为声闻解脱道的重要修行内容可弥补到大乘修行上的薄弱,因为大乘的见地,如中观、唯识、天台,华严,这些见地非常殊胜甚深,理论体系庞大,形成正见难度大。禅宗更是精英教育,接引上根利智之人。所以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如跟大乘见地有机结合,对大乘的解脱道的修行帮助很大。
在三十七道品的组织架构中,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知、八正道,看似有必然的顺序,其实它们本身都有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当然有些项目也有重叠性和互补性,比如说精进,四正勤就是精进,还有五根五力里也有精进根,精进力,七觉知里有精进觉知,八正道里有正精进。
三十七道品在整个建构上,并不是一个非常绝对必然的修行次第,任何一个项目的修行都可以走向解脱,这些项目既独立又互补。
另外还有一点,在三十七道品里特别强调四念处,在三十七道品的修行里都可以依四念处建立,因为四念处——身受心法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同时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是属于观察的智慧。五根五力、七觉知八正道这些都是立足于四念处的观察流程,也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观察之后产生的结果。四念处本身就可以含摄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内容,通过四念处可以完全地呈现三十七道品的修行。这是我们要认识到的一个关系。
补记:梳理上周课程,强化对法义的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