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2017-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阁下的格栅
NnN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最近在看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一本反极权主义经典名著。里面有个场景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大洋国的仇恨周里,每天有“两分钟仇恨会”,电幕会播放“头号叛徒”及其“叛党言论”。仇恨开始两分钟后,人们都变得非常激动,大声痛斥“叛徒”的罪行,甚至忍不住抄起砖块般的字典砸向电幕泄愤。
“在这种气氛下,你甚至会忘记自己,变成一个凶神恶煞一般的疯子。然而,这种疯狂的情绪十分抽象,毫无目的,就像是喷灯的火焰一样,可以随便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1984》
即使是温斯顿——心里对社会现状深深不满的主人公,也发现自己正和大家一起大喊大叫。
“在时长两分钟的“仇恨”期间,他被迫和大家一起胡言乱语。自然,他也会和大家一起嘶吼:不那么做根本不可能。掩饰你的真实情感,控制你的面部表情,大家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1984》
其实说“不满”的程度还算轻了,温斯顿在写日记时都能无意识的写下整整半页纸的“打倒老大哥”(老大哥是大洋国的领导人)其实心里早已深恶痛绝,但为什么在仇恨会时还会不由自住地跟着大家一起胡言乱语?为什么心里还是不由自住地充满了仇恨?他难道就这样失去理性,被人群的仇恨情绪感染了吗?
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团队合作时,一位同事今天心情不好,全程低气压,团队气氛就会变得压抑,也更容易产生冲突。-这天你心情不好,但是和朋友聚会时,欢声笑语可以将你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鼓舞士气,古代战争爆发之际,无论胜率大小,君王或者将领总要站在城门上,对千万士兵说一番激励的话,齐声大喊口号知识,士兵们觉得自己仿佛浑身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igal G. Barsade将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成为涟漪效应(Ripple Effect)
我们日常所说的情绪是一种概括性名词,在心理学上它还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倾向性影响、情绪和心情。
倾向性影响是一个长期性的、较稳定的变量,不易传播给他人,但能够影响传播过程。情绪是短期内对特定环境刺激的强烈情感反应。和情绪相比,心情是较微弱的情感反应,会引起短期的个体生理反应。
在群体中,心情的短期影响更具有代表性也更为普遍。
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可以归结到环状模型中——X轴代表情绪效价(例如开心的程度高低),Y轴代表能级(可理解为情绪传播的力度)由此看来,情绪感染可以由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个体的情绪类型及其强度;二是该情绪传播力度水平。
情绪感染力度主要取决于注意力水平,即你越注意某个人,你越容易被TA的情绪感染。影响注意力水平的外部因素是情绪的种类和能级;内部因素是个体差异,例如性别、对他人情绪自发模仿的倾向、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等。
实际上,情绪传播存在机械性的特征——无意识性和自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方式和语调。这种模仿其实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
情绪传播的另一个助手是同理心——个体会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情绪,并作出合时宜的反应,情绪感染由此而生。
Barsade教授在进行实验之前提出了六个假设:假设一:群体中具有情绪感染的现象。假设二:和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在群体中更易传播。假设三:在情绪效价相同的情况下,高能级的情绪感染效果比低能级好。假设四:积极的情绪感染能提升个人和总体的合作能力。假设五:积极的情绪感染能减少群体中的冲突。假设六:如果群体中存在积极的情绪感染,当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表现会倾向于给予更高的评价。
接下来,Barsade教授采用构造情景、内外二维观察、用1-5评分量化心情指数、统计回归分析的实验方法验证假设。 过程复杂,本文直接简述他的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证实了群体之中确实存在情绪感染。然而积极和消极情绪感染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高能级和低能级的情绪感染效果也没有太大区别。积极的情绪确实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减少冲突、提高评价。
Barsade教授采用了变量控制和量化分析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局限性和推广性。
1、在人的一生中,除非是特殊情况,其实大多数时间都处在群体之中,小至家庭、宿舍,大至社会。其实大多数时间都在被情绪感染着,或者感染着他人。和随机分配的陌生人相比,家庭、社会之间的情绪感染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会有什么差异呢?
2、Barsade教授的实验主要是短时间内的情绪感染,群体之间的长期情绪感染呢?我们都知道,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与不和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迥异,其中的机制是什么?
3、情绪是抽象的,采用自评和他评的量化方式有进步之处,但是自评时可能存在自我防御和自我蒙蔽的误差,他评时可能存在主观上的观察误差,这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用生理激素水平来衡量是否会更科学?
这些都是未来还需要继续实验改进的地方。
知道了情绪感染的机制和积极情绪感染的好处以后,如何把这部分知识学以致用呢?
-做积极情绪的传播者当你举起气氛调节者这杆大旗的时候,多进行眼神接触、提高语调、微笑、手势等信号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你得到的注意力越多,你的情绪越能感染他人。
-合理表达消极情绪人的情绪总是有起有落,有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并不是说消极的情绪就要憋在心里,这不利于身体健康。及时发泄消极情绪能够避免把情绪带到工作团队和家庭等群体中。发泄情绪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和开解,有些人通过运动发泄。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观察,可以有效避免给群体带来冲突和不利。
-警惕总是弥漫消极情绪的群体当你进入一个群体时,如果你总是感受到压抑的气氛,以至于影响群体的合作和产出,你要想办法找到根源,改善它。是某个成员总是传播负能量?还是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如果无法调和,那么你就要衡量处于这个群体的利益和风险了。 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在大洋国的仇恨周里,每天有“两分钟仇恨会”,电幕会播放“头号叛徒”及其“叛党言论”。仇恨开始两分钟后,人们都变得非常激动,大声痛斥“叛徒”的罪行,甚至忍不住抄起砖块般的字典砸向电幕泄愤。
“在这种气氛下,你甚至会忘记自己,变成一个凶神恶煞一般的疯子。然而,这种疯狂的情绪十分抽象,毫无目的,就像是喷灯的火焰一样,可以随便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1984》
即使是温斯顿——心里对社会现状深深不满的主人公,也发现自己正和大家一起大喊大叫。
“在时长两分钟的“仇恨”期间,他被迫和大家一起胡言乱语。自然,他也会和大家一起嘶吼:不那么做根本不可能。掩饰你的真实情感,控制你的面部表情,大家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1984》
其实说“不满”的程度还算轻了,温斯顿在写日记时都能无意识的写下整整半页纸的“打倒老大哥”(老大哥是大洋国的领导人)其实心里早已深恶痛绝,但为什么在仇恨会时还会不由自住地跟着大家一起胡言乱语?为什么心里还是不由自住地充满了仇恨?他难道就这样失去理性,被人群的仇恨情绪感染了吗?
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情绪感染,这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感受到。
-团队合作时,一位同事今天心情不好,全程低气压,团队气氛就会变得压抑,也更容易产生冲突。-这天你心情不好,但是和朋友聚会时,欢声笑语可以将你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鼓舞士气,古代战争爆发之际,无论胜率大小,君王或者将领总要站在城门上,对千万士兵说一番激励的话,齐声大喊口号知识,士兵们觉得自己仿佛浑身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在群体中一般发生两种传播——认知传播和情绪感染。认知传播主要通过语言,而且不要求面对面进行(可通过微信、邮件等即时聊天工具进行)而情绪感染主要通过非语言信号,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调等。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igal G. Barsade将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成为涟漪效应(Ripple Effect)
我们日常所说的情绪是一种概括性名词,在心理学上它还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倾向性影响、情绪和心情。
倾向性影响是一个长期性的、较稳定的变量,不易传播给他人,但能够影响传播过程。情绪是短期内对特定环境刺激的强烈情感反应。和情绪相比,心情是较微弱的情感反应,会引起短期的个体生理反应。
在群体中,心情的短期影响更具有代表性也更为普遍。
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环状模式理论
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可以归结到环状模型中——X轴代表情绪效价(例如开心的程度高低),Y轴代表能级(可理解为情绪传播的力度)由此看来,情绪感染可以由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个体的情绪类型及其强度;二是该情绪传播力度水平。
情绪感染力度主要取决于注意力水平,即你越注意某个人,你越容易被TA的情绪感染。影响注意力水平的外部因素是情绪的种类和能级;内部因素是个体差异,例如性别、对他人情绪自发模仿的倾向、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等。
实际上,情绪传播存在机械性的特征——无意识性和自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方式和语调。这种模仿其实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
情绪传播的另一个助手是同理心——个体会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情绪,并作出合时宜的反应,情绪感染由此而生。
Barsade教授在进行实验之前提出了六个假设:假设一:群体中具有情绪感染的现象。假设二:和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在群体中更易传播。假设三:在情绪效价相同的情况下,高能级的情绪感染效果比低能级好。假设四:积极的情绪感染能提升个人和总体的合作能力。假设五:积极的情绪感染能减少群体中的冲突。假设六:如果群体中存在积极的情绪感染,当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表现会倾向于给予更高的评价。
接下来,Barsade教授采用构造情景、内外二维观察、用1-5评分量化心情指数、统计回归分析的实验方法验证假设。 过程复杂,本文直接简述他的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证实了群体之中确实存在情绪感染。然而积极和消极情绪感染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高能级和低能级的情绪感染效果也没有太大区别。积极的情绪确实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减少冲突、提高评价。
Barsade教授采用了变量控制和量化分析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局限性和推广性。
1、在人的一生中,除非是特殊情况,其实大多数时间都处在群体之中,小至家庭、宿舍,大至社会。其实大多数时间都在被情绪感染着,或者感染着他人。和随机分配的陌生人相比,家庭、社会之间的情绪感染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会有什么差异呢?
2、Barsade教授的实验主要是短时间内的情绪感染,群体之间的长期情绪感染呢?我们都知道,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与不和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迥异,其中的机制是什么?
3、情绪是抽象的,采用自评和他评的量化方式有进步之处,但是自评时可能存在自我防御和自我蒙蔽的误差,他评时可能存在主观上的观察误差,这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用生理激素水平来衡量是否会更科学?
这些都是未来还需要继续实验改进的地方。
知道了情绪感染的机制和积极情绪感染的好处以后,如何把这部分知识学以致用呢?
-做积极情绪的传播者当你举起气氛调节者这杆大旗的时候,多进行眼神接触、提高语调、微笑、手势等信号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你得到的注意力越多,你的情绪越能感染他人。
-合理表达消极情绪人的情绪总是有起有落,有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并不是说消极的情绪就要憋在心里,这不利于身体健康。及时发泄消极情绪能够避免把情绪带到工作团队和家庭等群体中。发泄情绪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和开解,有些人通过运动发泄。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观察,可以有效避免给群体带来冲突和不利。
-警惕总是弥漫消极情绪的群体当你进入一个群体时,如果你总是感受到压抑的气氛,以至于影响群体的合作和产出,你要想办法找到根源,改善它。是某个成员总是传播负能量?还是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如果无法调和,那么你就要衡量处于这个群体的利益和风险了。 涟漪效应——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机制
Reference:
SG Barsade "The Ripple Effect:Emotional Contag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Group Behavior"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2,47(4):64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