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用谦2019-02-01
君子慎用谦
谦德是美德,但非原则,非常道,而是五常道的下位法,要接受五常道、三达德的制约。也就是说,谦德不能凌驾于仁义礼智信勇之上,更不能违反此六德,只拿谦德来要求自己或衡量、指责他人。
首先,谦德不是谦他人,不是要求他人谦虚,更不是要求他人对自己谦虚。有的人论理失败,就批评对方不谦虚,搞笑得很。其次,只能谦自己,不能谦圣经圣道。儒生可以说自己不好,不能称圣言圣经圣人之道不好。谦他人和谦及圣人,恰是虚骄和狂妄。
谦自己也是有限的,该谦则谦,不该谦则不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最重要。不知道却冒充知道,知道却虚谦不知道,都是不智又不诚。
谦德更不是不负责任、怯懦逃避、自私自利的挡箭牌。圣贤君子责任重大,为政则有敬天保民的政治责任,为师则有传道解惑的教育责任,在野也有守死善道的文化责任,不能一味谦虚、谦卑。在觉后知、觉后觉的时候,在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的时候,该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取义成仁的时候,都不能谦退。
子畏于匡的时候,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论及政治的时候,孟子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这些情况下如果示谦,就不是孔孟了。
孟子说:“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孟子尽心上》)
又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尽心下》)
面对王公大人们,孔孟和历代圣贤君子都是充满文化自信和道德自尊的。如果别人以谦德去衡量他们,就是笑话了。
谦德侧重于上对下。孔子说:“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系辞传》)有位君子,以谦致恭,旨在存位,目的性很强,强调的是谦德的作用和利益。
谦卦六爻皆吉,是从利益角度和工具价值着眼,包括有利于征伐、征邑国。六五爻辞:“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爻辞:“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君子鸣谦的时候,可能继之以鸣鼓,因为鸣谦最有利于鸣鼓。
综上所述可见,谦德的适用范围颇为有限。王夫之干脆认为,谦德只是“君子所以待小人之道”。他在《周易外传》“地山谦”一章说:
“呜呼!此君子所以待小人之道也。小人者,不足于人,故物之;不足与言交,故施之。施者货贿之事,裒益者厌足之道也。……然而求定之天下,亦聊以适其聚散之平矣。君子盖不得已而用谦,以调物情之险阻也。故居之也劳,而终之以侵伐。极小人之欲而终不能歉,则兵刑继之,而天下乃不以我为暴。呜呼!是岂君子之乐为哉?
夫君子之相于也,此无所快,彼无所憾,寡无所求,多无所益,岳岳焉,侃侃焉,论道而无所苟同,当仁而无所复让,序爵以贤,受功以等,上违下弼,匡以道而行以直,而亦奚用谦为!”
谦是君子对小人之道,君子不得已而用谦,权衡其多寡,取多以益寡,均平以施与,所谓“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如果君子这样做,这样尽量满足小人的欲望,小人还不满意,“极小人之欲而终不能歉,则兵刑继之”云。
所以,别见到君子谦谦就高兴,没准别人把你当小人对待,下一步要收拾你,鸣鼓而攻之呢。“岳岳焉,侃侃焉,论道而无所苟同,当仁而无所复让”,这才是君子相交之道,哪里用得着谦呢。
王夫之在《周易大象解》“谦卦”中又说:“地中有山,替高就卑,务为坦易,此亦不可数之为功矣。君子用此,唯用于施。施者,君子所以惠小人也,君子而交君子,以贞以谅,无所用谦焉。”
贞者正也,坚贞正直;谅,诚也信也。君子交君子,不以贞谅而用谦,以小人相待,那就不成体统。君子不常谦,儒者慎用谦。谦德一旦溢出适用范围,或虚伪或骄狂,或不自重,自侮,或不尊重人,侮人,皆非君子所宜也。2019-2-1余东海
关于谦德,东海陆续有过不少微言,摘录几则于左:
【礼仪】在任何官员目前,儒者都应该有礼而不盈礼,不亢不卑。没必要傲岸骄亢,也没必要执礼过恭,过于谦虚谦卑。谦德不适合表现在马官面前。对非正义的权力、非正道的人物过于谦恭,恰是对孔子、对道统的不恭。
【太极】一些儒生的骄妄往往表现于不知不觉之中。比如论及朱陆“无极之争”说:“无极太极无关争辩事。功夫过之,自不必辩,功夫不到,自无可辩。”俨然比朱陆更高明更有功夫。还有非常推崇谦德的学者著书名曰“圣贤的漏洞”。似乎“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之道费而隐”之类圣言都是自吹自擂的妄言。
【态度】有儒友认为东海太骄傲太高调,不太儒家。这种批评没有意义。我能理解置身体制内的难处,能欣赏其谦谦君子的低调,但以此来衡量东海,无异以绳量海。谦德并非儒门最高道德,谦逊之外还要具备文化道德的高度自信和责任自肩,温良恭俭让之上还要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各行其是吧。
【开蒙】一些外道特别强调温良恭俭让和谦德,一些儒生也以此为衡量德行高低的主要标准,都不对。温良恭俭让和谦虚并非儒家原则。温良不碍威猛,恭敬不可足恭,俭须循礼而当,让须以礼而让。至于谦,应该谦虚,不可虚谦,也不可一味谦卑、谦让。
【辩论】辩论是彰明真理、弘儒传道的重要手段。君子有不辩,辩则在理,不会强词夺理;有不论,辩则有道,不会有违正道,更不至于胡说八道。在抵达圣贤境界之前,君子言行难免有过,自能闻过则喜,见善思迁。辩场上最容易考量一个人的内功:有没有法眼,能不能明辨,道理通不通,谦德真不真。
【辩论】庶民的谦德,最可贵的是敬儒尊师;文化人的谦德,最可贵的是尊道敬理。做人做事的时候,道德挂帅;论理论道的时候,道理最大。这时候,不少平时非常谦虚、满口谦德的人士,最容易暴露意必固我、恭高骄妄的本色。故东海一般论而不辩,不与人辩。有微友讥我最白,意谓一向独白自白。确然。
【态度】儒生当谦,但只能自谦,不能谦圣谦儒,不能以贬低圣人和儒家来示谦。有儒生称圣言和儒经也有漏洞,称儒家只是百家之一,不可独尊和意识形化……诸如此类就是谦圣谦儒。貌似谦虚其实狂妄。还有,君子不能谦理。说理论道之时,道理最大,不能拿道理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