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少有人走的路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原创59】看得多了,终究会找到答案。。

2016-11-07  本文已影响24人  前行者林工

所谓有心者事竞成。成事贵在坚持,而且是十几年的坚持。

生活中很多人,包括笔者本人,大量的碎片时间都用在刷手机上面,不管是微信朋友圈还是公众号,或者是其它的媒体比如说UC,简书等。。。这已然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主流形态了。个人感觉还是能从这种碎片式的输入中学到不少东西的。

【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学东西应该系统的从书上去学习。而不是整天的这里看那里看一些碎片。这是没用的。浪费时间,是在消磨和切割有效时间。【我说】信息太多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关键问题是接收信息的人要学会去甄别有用信息,有时候事业中最有价值的发现可能就来自于你在碎片废墟中的挖掘。所以近年来我很喜欢东看西看,但我不是猎奇式的看,而是经常带着要思考的问题去看的。因为早期在专业的自学道路上,曾经成功过很多次,所以我越发的推崇这种方法。这并不是消磨和切割时间,是如同在寻宝一般,我并不否定系统学习的巨大优势,但我也不排斥这种自由的寻找灵感的行为。甚至我更喜欢这种寻宝式的碎片学习。

有时候我们在做系统学习的时候,比如说我的室内设计专业,要报考二建,那考试书就是典型的罗列,经常一言不合给你个十几点,三五点七八点的内容,就象我们初中时候考马哲或者政经一样。碰到这种罗列我就很头大,其实我感觉有点象传统思维导图,也是罗列。有你感兴趣或者真正有理解的内容还好,能比较快的记得住,碰到那些根本不带感的内容。就如同听工作报告一样,一什么什么。。。二什么什么。。。听完就忘。谁还会去记那么多啊?

笔者认为:这是教育市场的一大商机。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传统教育领域,谁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罗列记忆的问题,谁就能在这个千亿级别的教育市场大蛋糕里分到很大一块。

所以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科类专业时的一大障碍,不管是专业的还是政治文化课,这一二三四十几点的罗列下来,而且一本书有几十处上百处,光抄这些要点就要抄到麻木崩溃,更不用说要极其枯燥极其有耐力的把它们记下来。往往我们费尽心力去硬背下来,结果临场一紧张,什么都忘了!!很不容易助记牢记。

笔者本人的学习特点是创造型的,而不是那种机械应试型的。这点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自学摸索之后,我深有体会。因为笔者近三四年来在专业工作之余,在互联网时代创业思潮的深刻影响之下,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包括对学习方法,学习系统,设计创造等方面,都有所探究。从而知道了自己的学习特点。虽然有些东西看起来还很是粗糙,不是很成熟。

作为了解自己专长的形态趋势,我知道自己是哪一方面的人才,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有很多人是想都不敢去想,也不会认真去思考自己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人才。这很可惜。相当于自我浪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有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兴趣是什么,专长是什么,想做什么方面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可说可不说的问题,这是很糟糕的。说明TA们对自己不了解。一个对自己都不了解的人,你要指望TA能创造多大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基本上是奢望。

很多时候人们都守在大路边伸长脖子在张望着,一窝蜂的挤在一起在观望着热闹,却很少会低下头来看看自己周边不远的地方会有什么可开发的资源。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时代特征。

小处可以见大业。我预测:改造式经济将会是未来三十年的大趋势之一。也就是C2B经济模型。客户需要什么,厂家就开发生产什么。而且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国外在创新创造这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了。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看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很著名的比如:美国三四十年代工业时代的一个工人,在生产线上观察到油滴的浪费,为此他专门发明了一种方法避免了这种浪费,创造了上百万的价值。。。。某专家,一个工厂解决一个难题很久未果。请这位专家去,结果专家要价一百万美金,只是在故障部位画了一条线,他说,画一条线只要一美金,知道在哪里画线九十九万美金。。。某个国人,发明了一种平时买菜用的塑料小提手,非常简单的一个小用具,但远销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创造了几十万的收益,还有一个业务员,发明一种鼓掌拍,也是很简单的小道具,也是上百万的创收。。。

这些例子非常之多,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TA们都是站在原地看附近,而不是伸长脖子去张望远处忽略周边,这是什么意识?就是小处去发掘做成大事,关键就是一个意识形态,有很多人看不起小的创造发明。认为没什么用,就象小学生鼓捣的课堂发明一样,很假。不实用。瞧不起这种价值。但TA们不理解的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培养。如果放在大事中,就是一份了不得的意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积极探索意识。是一种开发自我创造力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份创造力和想象力,那很多大事都做不成。会卡壳会失败。当今很多大的创造,其实都是从小处去培养积累的。比如制造业,工业设计行业,特别需要这种创造思维。人文学科艺术类,也需要这种创造性思维。

这三四年来,我的思维很活跃,已然是达到了一种创造发明级别程度,记得2013年春节的时候,我就在想几个创造发明,其中有隔音空间,有上楼梯助力装置,有测高工具。。。后面2013年全年都在搞创业项目,加入了北京中关村大街的华为人创办的一个社群,叫【壹起创】,当时我在搞的是练字培训,虽然当年没有成功,但是开启了创业的意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识形态学习。我记得当时我在想的一个项目叫“健康银行”,就是把通过健身,比如快步走,然后可以在某个平台上兑换成现金。当时我是在用【乐动力】这个APP,后面2015年,【乐动力】便推出了走路领红包这个应用,至今我已经领了将近一百元的红包了。且不论这个红包的数目,我们看重的是这个走在市场前面的意识,显然,我已经具备了这种创造能力。但是我还欠缺很多。比如说推广能力,营销能力,变现能力。所以还是要不断的修炼和学习。

看得多,其实不仅局限于运用到发明创造,寻找网络资料解决学习问题上,它还可以延伸到人生这个大角度,去解决人生几乎所有的问题。

无论是从百度和网络资源上去寻找资料,还是从人脉资源中去寻找助力,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还是婚姻、家庭、育儿。。。人的一生是有着太多问题的总集。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在解决无数问题的一生。而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个人认为:是开放眼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简言之:就是多看多听多输入。这是一个素材吸收的问题。也是我们能力的来源。

人的成长和成熟必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在学校的学习那只是打基础,抛开应试教育的弊端不说,学校教育其实是一个养成习惯基础的过程。有些人在这漫长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学到了相当多的学习好习惯。所以他未来到了社会学习中,也一样能做出相当不凡的业绩。而那些在学校里的乖学生,看似听话好学,但其实很不幸的沦为了被动学习的牺牲品,大量的垃圾理论应试学习。不仅搞垮了TA们的精神,也摧毁了TA们的意志。到了社会学习阶段,需要真正的学习了,反而荒废抛弃了。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阅读习惯的荒废,试想想看,比如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拿彩票作例子,你买了,你就有机会,你永远不买,就永远没机会。这是最最简单不过的道理,阅读也是如此,你读了,不管是你看的手机、微信公众号文章也好,本地信息也罢,且不论有什么大用,至少你就有了一定的输入。有时候还真是可以活学活用的。 比如什么生活小妙招之类的。但你鄙视之,觉得碎片不好,这不好那不好。不看。无形之中信息量就少了很多。当然不如别人灵活了!!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来,当要做大事的时候,就能感觉得很清楚。有这种意识,跟意识缺失,在助力方面肯定是大不同的。

社会学习其实才是人生最终的学习形态,所以不管是创造力还是想象力,都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我们应该多元化的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变应试形态为创造思维形态,不断去发现碎片之下的价值。最终才能成就大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