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间管理亲子手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在孩子12岁之前,孩子的行为有4种行为目的。
001 你感觉烦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这个时候我们要忽视它的负向行为,当他有好的表现的时候给予关注。
比如当我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时,儿子就会缠着我陪他玩,让我感觉很烦。最好的回应就是用心陪他好好玩一会。
002 当孩子让你感觉生气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争取权利,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退出和孩子争斗的战场。在我们情绪平稳的情况下,用引发孩子兴趣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仔细回想了,很多时候和儿子发生争吵,他生气的原因都是因为他想干什么,而我们不让他干什么,让他感觉我剥夺了自己选择的权利。这个时候和他对着干不是好办法,会更加激化矛盾。要么先冷处理,要么应该心平气和的给他解释我为什么干这件事情的原因。比如一天上午我参加完亲子活动,准备赶去上班,他死活要和我一起先回家,哪怕家里没有一个能看护他的大人,还自作主张保证不会出事。我和他磨了好久,最终用“哪怕没事,我也不能好好安心工作”等理由,让他理解了我的担心。转移了他坚持己见的注意力。当然,有时也要倾听孩子的想法,没准他是对的。
003 当我们感觉伤心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报复,这时千万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
当儿子说我是个坏妈妈的时候,我的确很伤心。这个时候我不应该赌气说“那你去找别的妈妈做儿子吧”,而是应该给予更多的爱,问问他“你觉得我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给你你想要的爱?”他会很愿意认真回答。
004 当我们感觉无助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自暴自弃,这时我们就要停止对孩子的所有批评,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正向行为和意图。
儿子曾经因为老师,同学,和我们对他太多的批评,一度哭着对我们说“你们都不喜欢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种话,感觉他很伤心很压抑的样子,我吓坏了,赶紧好好开导他,说他的好话,缓解他自暴自弃的负面情绪,提升他的自信心。
应该多多识别孩子的各种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中了圈套,背道而驰,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