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视剧电视剧

天长地久,那是生活,不是爱情——《天道》

2019-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桃妖00

这两天严重失眠,因为追的《天道》到结局了,前天芮小丹牺牲,昨天最后两集收尾。我就看不得这样的悲剧,太容易进入情节。所以一般我会尽量回避看这类结局的剧。

戏剧也好,小说也好,凡是带情节的艺术作品,其实最难做的是合理性,然后是人物设定的个性是否丰满。

《天道》,近十年来少有的好剧,好在有哲学的高度,也有现实的深度。

《天道》算得上是一个高智商的剧,人物是人尖子中的人尖儿,做的事也是上流人物做的大事,即使是一件别人眼里的小事情,对于丁元英这种级别的人物来说,做之前也是有布局的,一般人走一步看一步,聪明人走一步看三步,丁元英可以走一步看五步,这就是高度。

从情节上来说,《天道》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人的贪欲。欲望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达成。小人物、小视野、小心机,能够承受的压力也小;看到的、能够预料到的,也就是眼前一步的棋局。所以视野决定了高度,每个人,想做大事,千万不能忽略见识。只有见识过,才有可能纳入自己的棋局。

丁元英的智慧,在于他首先是一个高智商的人,其次对于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他有清醒的头脑。换句话说,以他的格局,小钱他是不屑于伸手的;大钱,在底线面前,他也舍得放弃。同时他又是一个有哲学高度的人,他参禅、论道。作为一个人,他更尊崇道家思想,但做事情,他又信因果报应。为了一个他爱的女人,他可以做他认为会遭报应的事,他也很清楚会有人在这件事中跳楼,但他还是会去做。他只谋划他的棋局,却不会把他的棋路展示给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看,这些人受到智商、思想、见识的限制,也不可能理解他的谋略,谈之无益。另一方面,丁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他尚有底线,为了维护这个底线,他可以损失金钱,高额的金钱。这是丁元英智慧的一面。一个人一旦掉在欲望里,所做的决定都会有失智慧,这一点丁元英超越了这世上多数人,因此他是精英中的精英,人尖子中的人尖儿。

虽然丁元英智商高,也有视野,但从心理学角度讲,他的出身还是限制了他的格局。一方面他缺乏情怀,另一方面局限了他做人的洒脱。但是芮小丹却是一个比他格局大,又有情怀的女子。这两个人彼此吸引,其实是有互补的。就如丁元英解读他自己与芮小丹。芮小丹没有他智商高,但也绝对算得上是人尖儿。她的“尖儿”,一方面在智商,一方面在于她比丁元英活得更加明白。在世俗中看来,芮小丹不是一个正常人,她放着可以居留德国的优渥条件不去享用,却甘心回到中国一个非一线城市做刑警。她比多数人都拥有内心的自由,做到了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洒脱。

芮与丁都是精神型的人,但是丁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得失,丁做事可以不择手段,也从不会把自己放在道德至高点上给自己脸上贴金,他做事的准则是事物发展规律,并不关乎所谓的社会责任、道德准则。而芮小丹,相较于丁元英,她更有自己的准则,对社会的责任感、良善,换句话说她是一个真正有情怀的人。她喜欢做刑警也好,她有英雄情结也罢,总之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她坚定而明确地知道自己有怎样的职责。这一点她在成为刑警的那一天内心就已经非常明确,毫不动摇。她要的只是她的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历,作为刑警的她。并且她是一个勇敢的人,她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但当危险来临时,她首先选择的还是职责。人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取决于人内心的信仰,或者说是人长久以来潜在的,无可动摇的信念。说明她在当刑警的每一天,都清楚地明白自己是在刀尖上行走,随时可能失去生命,但是她依旧坚定地选择。

芮小丹比丁元英活得洒脱,还体现在她面对爱情时的义无反顾。她不会如别人那样患得患失,她不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把握得住、驾驭得了这个人,她只要当下,她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她只要对他好,照顾他,跟他灵与肉的相融。

这两个人在一起,其实最难得的是懂得。芮小丹在与抢劫犯对峙前,她给她爱的男人打了最后一个电话,她交待的是她的处境,时间所限,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告别,但,这就是告别。她没有时间说更多的情话,她只是想最后一次跟他通话,因为她想念他。她已经意识到这可能是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聪明,有经验,在关键时刻能够清醒判断事态可能的走向。作为刑警,她亦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自己的职责,即使这可能让她失去生命,但她还是做了这样的选择。这种选择在剧情上也符合她的人设,做刑警本来就是她自己的决定,她明确地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人生。如果她选择逃避,反而不符合这个人物的个性。

而丁元英在电话中只字未答,也体现了两个人彼此的“懂得”。她电话中讲的内容虽无一字告别,但她明白,丁元英会了解她是什么意思;丁元英在这个时刻接到她的电话,他也明白她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说什么都是无用。

一个桥段,当芮小丹改变主意想要去学习戏剧时,她跟丁元英有一个对话。她说,她谈话的目的是因为:“女人跟男人对话,无外乎两种方式,要么躺着,要么站着。”而她,想要站着。丁元英的智商、才华在她眼里,就是神,她是带着崇拜走近他,她的心态里永远有谦卑。但是她是要强的女子,她想让这谦卑尽量弱化,她希望尽最大努力,能够与他的灵魂平等对话。两个人也都有充分的理性,对于未来,可期,也不回避可能的分手。

这是两个高智商又理性的人之间的爱情,有真挚炽烈的情感,又承认人性的弱点,尊重爱情规律。他们懂得珍惜当下,懂得:天长地久,那是生活,不是可期的爱情。爱情,只可遇,不可求。尤其是丁元英与芮小丹之间的爱情,他们都是精神型的人,并随着阅历、经历的不断成长,保不齐谁成长得更快,谁又闯入到新的天地,一旦精神上不同步,彼此不再能满足彼此的精神需求,或者一方落后于另一方,爱情的消逝也是非常可能的。他们是精神型的人,要的是灵与肉的交融,而不是柴米油盐的俗世平淡。写到这里,我的泪水流下来。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无论愿望多么美好,都逃不脱俗世岁月的撕扯!

事物总是有自己的两面性,即使一个扶贫项目,也同样有残忍伤害他人的一面。《天道》中牵涉到商业竞争死去的两个人,都有自身不可回避的弱点,贪婪的本性,自大。故事中塑造得很成功的另一个人物,是充满小算计的刘冰。原本是一个音像店的小老板,看到别人发财的机会硬凑上去想要分一杯羹,当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无法承担时,第一个提出退股。当看到坚持下去的人成了赢家时,又红着眼睛觉得自己吃了亏。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非常典型的人物,最终他为了自己毫无道义、无底线的人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始终不承认他自己的错,他根本意识不到他与丁元英这样智商、眼界的人物,本质上也根本不在同一层次,既无法与人玩脑子,更没有人家的胸襟,无福消受人家的财富。刘冰与林雨峰的自杀,不是不能承受自己的失败,而是无法容忍自己的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他们没能跨越。

人,其实最难做的,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的无能,和愚蠢,并坦然接受。

剧中还有一句关键的台词,就是生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生存,一个是解答自己为什么活着,就是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安放之地。我的理解是: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活着所要面临和要解决的所有问题,终究都可以归结到这两方面。

丁元英这个人物的塑造,非常丰满。他不是一个高大上的人物,他智商高,阅历深,有钱,有文化品味,又聪明,又有谋略。他永远以一个智者的姿态,悲悯地看待芸芸众生,包括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眼里,全都是凡夫俗子!芮小丹入了他的眼,是因为芮有慧根,活得比他纯粹,比他坚定,比他洒脱,比他真诚,在灵魂层面比他高贵。他有自己的缺点,他为了达成一件事,可以牺牲别人的生命,这是他预期之内的;他为了达成目标,可以改变商界的规矩,他不在乎这些,他只要一个成功的结果。当他确切得知芮小丹的死后,他这样一个满脑子道与禅的人,他以为他可以以自己的道行平和接受一个人的死亡,但实际上他依旧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以一口血,来回报芮小丹给予他的,无私的,刻骨铭心的,再无可遇的爱情。

芮小丹,“生则生,死则死”。生,就要生得恣意;死,也要死得洒脱!生之为人,要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死,也要为了心中的执念,义无反顾!即使生的机会只有一次,那又怎样?!只要死得其所,死得值得,了无憾!这是一个高贵的灵魂!比丁元英高贵,因为她心存大义。

爱情,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很多人,不是不可以一起生活,但是,两个人的无趣,远远抵消了一个人的有趣,为什么还要选择两个人?!

在知乎上看到关于这个剧的评论,非常有深度,提到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评论从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解构丁元英与芮小丹这两个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扶贫事件是芮小丹提出来的,是她向丁元英要的一个爱情礼物。丁很清楚“扶贫”,只能让这些人脱贫,却致不了富。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导演这样一出剧呢?一方面是出于对芮小丹的爱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向芮小丹证明,弱势者就是弱势,无法成为强势,这是“天之道”。证明的目的是要救赎芮小丹,他爱这个女孩儿,他想把她提升成为强势文化中的一员,按照事物的规律做事情。这个规律很大程度上,在丁元英这里的解释就是命运,天注定。

而芮小丹这个人物,她在道德上高尚,想成为救世主。作者分析认为,最终她的结局,更多是出于小说作者为了表达“天道”是事物的规律,不是人为可改变的观点,所以她必须死,以证明没有人可以成为别人的救世主,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是无用,另一方面会让自己的结局更加悲惨。芮开始想成为贫困农民的救世主,后来想拯救丁元英,让他成为一个正常的,能够在俗世中活下去的人。小说原著的结局,是芮小丹在抓罪犯时被炸掉双腿、毁容,但并没有死,最终自杀身亡。她死的原因,原本她已经放弃了拯救村里人,转化为她想拯救丁元英,但当失去双腿并毁容后,她发现她无法再拯救任何人,她连自己都无法拯救,所以她在绝望中选择结束生命。

我看不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不具备这样的高度,这是我的局限性。

最后译一下小说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哲学论述: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意思是:神即是道,道的运行法则依照自然规律,无处不在。

“如来”的意思是无处不在,这符合如来佛普度众生的佛教教义。

这个论述很接近法国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他认为神即世界万物,二者合二为一,神无处不在,世间万物都有自身运行的规律,此即神创造的自然法则。比如你去旅行,眼前有一座山,那么这座山就是神的化身。你可以理解这是有神论,也可以说是无神论。

                                          2017.11.2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