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

2024-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蒙奇奇_4824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过来,原来写作也是自由意志的表达,曾经有那么多女性为了能够在写作中自由表达自己这件事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和抗争。

      乔治·艾略特、夏洛蒂·勃朗特等女性作家,她们当时的创作环境也都不容乐观。她们的作品也是在现实和理想的拉扯中产生的,在想象力可能本该自由驰骋的时候,却因愤怒或其他原因,倏忽地产生转折,这种情况,不排除很可能是有人突然闯入了作者的创作空间,强行打断了她的思路。

      再有是旅行,即使穷如济慈、丁尼生和卡莱尔,都还有机会远足旅行,去法国走走,有自己的住所,哪怕是简陋的,至少关起门来,就可以将外界的干扰暂时屏蔽,而女性却明明白白被禁止在外,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独自外出的机会。也或许是受环境所迫,习惯使然,简·奥斯汀就从未独自出远门旅行过,独自逛街或独自外出用过餐。“物质生活的困难固然很多,但更多的困难还是在非物质层面。”

    在当时的社会,无论男女,一门心思搞创作,少不了要遭人白眼,对于爱写作的男性,人们说:“好啊,你爱写就写,于我无妨。”对爱好写作的女性则是:“啊? 写作?你能写出个什么名堂! ”伍尔夫讲,作家的心灵一定要自由,一定要平和,这在当时可能会是一种奢谈。但即便困境重重,那些夹缝中生长的作品,终究还是诞生了。她们拼命想守护的东西,她们费尽心思也要创作的故事,创作的过程本身,可能比故事更精彩。

        伍尔夫说: 至少从她们身上,看见了心灵自由的发轫,或说是契机吧。假以时日,女性的心灵真的可以自由自在,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可以自由发声,任意写作不会觉得这是我们的权利而只觉得这是天生就有的东西,反而不去珍惜了。

      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一些女性敢为人先,敢于发声,女性的社会地位才有望慢慢改善。她们将内心的不满和感触表达出来,让作品流传下来,也为后世的女性敲响了警钟:没有意识的觉醒,就没有反抗;没有反抗,就没有平等和自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就不能捍卫对自己而言宝贵的东西;不争取,就要被动接受和忍耐,而忍耐到头来只有更多的忍耐;世间没有什么救世主,真正的救赎,其实大都是自救。

        也正如那天视频看到过的那只戴着黑色面纱全身包裹的女性乐队,他们过着不知道有无明天的生活,在活着的每一天里努力发声,希望有一天那里的女性不再受黑袍所困,这也是多么伟大的自救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