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阅读+学习】主题拆书训练营

19拆《决断》用别人预测自己的未来

2017-05-08  本文已影响12人  好一个艳阳天呀

R:

I:

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如何用基础比率和自己的特殊性来预测自己的未来表现,从而做出理性决断。

why:我们常常看到身边的朋友要去做一件我们认为很不靠谱的事情,当我们试图用别人的失败案例劝阻他的时候,往往会收获他的不满:我怎么会和他们一样呢?难道你不相信我。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也常常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到底这件看似不靠谱的事情我该不该去做呢?这个片段用很科学的方式告诉你该如何决策。

how:①了解基础比率。基础比率是一个特别靠谱的预测方式,就算你认为自己很特殊,也要先了解基础比率,再从这个基础上做些修正。

          ②自己到底特不特殊。如果发现找不到自己的特殊理由,就应该用基础比率预测自己的未来,然后做决策;如果找到自己的非常特殊理由,你就可以在基础比率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适用边界:①你找到的特殊因素必须是真正的特殊,你才能因此做决策。②特别的机遇并不能考虑进来。

A1: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并没有进行预测就盲目自信,最后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

       还记得在拆书帮的线下活动中,舵主有一次说到:以前加入拆书帮必须要完成30拆,但是多次训练营的转化率来看,30拆还真是有点难度。所以我们改成了20拆。我当时很不屑:拆片段挺简单的啊!30拆也不是个难事吧!讽刺的是:现在的我还在因为20拆而苦苦纠结。

       如果我当时用片段中的方法来预测是什么样子的呢?

      ①了解基础比率。舵主明确说到以前能按时完成30拆的人很少。基础比率很低。

      ②我特不特殊呢?那时的我还没有拆过一次,只是看到拆书家们拆过,我根本不了解拆书的难度。而且我还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以前很多事情都要拖延。如此看来,我并不能脱离基础比率,我也会像大多数人那样不能按时完成30拆。

A2: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有学生跟我抱怨:老师,现在读书根本没什么用,有很多敢想敢拼的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都成了老板,反而大学毕业生都是给那些不读书的人打工了。我想辍学出去打工。

      现在我用片段的方式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①不读书成功的基础比率是多少。我们可以查阅资料获得,也可以让他根据身边的人简单地做个统计:周围亲戚朋友中不读书获得成功的比率是多少?总体来看,读书人的日子和不读书人的日子谁更好一些?他会发现不读书也能成功的比率实在太低了。那些不读书成功的人为什么火爆,就是因为少见才稀奇。

       ②他到底特不特殊。让他和周围亲戚朋友中没读书然后过得不太好的人对比,他有没有比他们更优越的条件:性格上、父母支持、资源条件等等。如果没有,那么认真读书就是对他最好的选择。

       这个片段会让盲目自信的人冷静下来,承认自己其实很大可能并不是特殊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