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其实很小,小到一个笑可以盈满
1
看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95后的小伙子自学钢管舞,走到进入国家队,获得世界冠军。能把爱好玩到这样的成绩,也是没谁了。记得以前阳志平老师说过,要做一件事,不管是兴趣也好,爱好也罢,尽可能把它做专业,不然干嘛浪费时间。回看我自己,好象爱好也不少,摄影、运动、写作、画画,看起来都坚持了挺久,单独拎出来,好象也没有特别的成绩。比如参加什么摄影比赛获得什么奖项,或者加入什么跑团,参加什么半马全马,拿一堆奖牌,又或者靠写作赚了多少钱。
这些兴趣爱好,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名和利,只是象呼吸一样融入日常生活。不做它们,一二天不觉得有什么,三四天后就觉得不舒服,哪儿哪儿都不对。习惯具有可怕的惯性,有时候不是拼什么意志力,只是肌肉和身体记住了它们,不去做这一天就过不好。
2
看李松蔚老师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他说到,
有很多人,来做心理咨询师,他其实有一个期待,他特别期待对面的那个人,是很能够指导自己的生活的。可是心理咨询有一个错位,它的错位就是,其实我坐在那个房间里,他们付我钱,他们其实买我的时间干嘛呢,是买我听他们讲。可是很多人他说不是的,我付你钱我是为了你跟我讲,我是想让你作为一个专家,你告诉我,我怎么做才是对的。所以,就会出现这个错位,然后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其实一直在理解这个错位,我觉得它们是这个时代,一种很普遍的精神的一种困惑。
有很多人找心理咨询师,是想求解决方案,求决定,求别人帮自己选择。他们忘了,其实他们第一个需要,是希望有人能倾听自己的心声,倾听那些在自己生活里难以讲出口的话语。也许,他曾经在自己的家人那里诉说过,得不到回应,也许,曾找朋友聊过那些困惑,却经过包装和粉饰。只有到咨询师面前,他觉得可以讲出心里话,不害怕被人耻笑,被人打击,甚至被人说出去。咨询师此时的角色,其实是一个安全的树洞。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有抱持心,要让来访者感觉被咨询师全然地接纳,无条件地理解和共情来访者所有的情绪和态度,不做评判,不给意见,只是陪伴与聆听。
对于真正的咨询个案,我对来访者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不帮你做决定,谢谢你信任我说出你的故事。我可以帮你分析引导你看到有多少个可能性,但选择权在你,不在咨询师。我不会为了迎合来访者,说出他想知道的答案,尽管来访者也许心中早有决定,找咨询师只是想获得更多确定。
我们往往迷恋所谓权威和专家,但什么才是对的呢?有什么绝对正确无比的答案吗?恐怕没有。具体到每一个个体,所能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各种机缘促成的,可能不是单一原因。尊重来访者当下的状态,相信人总有选择,而选择很多时候无所谓对错,和情景有关。
记得有一位同行朋友,把自己的座右铭写成,“做个无用的咨询师,把时空给你--自由生长。”看后,觉得特别好。这里的无用,是很耐琢磨的,也不知道有多少来访者能明白此话的深意。
3
中午的下饭节目是《向往的生活》第2季,喜欢李诞的懒散不做作,喜欢潘粤明老师的呆萌,最后大华的裤子掉了,笑的人要岔气。好欢乐。喜欢能给人带来笑的人。因为这个,笑了半天,停不下来,笑到想满地打滚。
生活其实很小,小到一个表情、一朵花、一个笑已经可以盈满,因此可以满血复活,永远无畏地笑着走下去。
喜欢生活里这样突如其来的小欢喜,喜欢这样遇见一点点欢乐,小小地、骄傲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