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小说‖身老天山,心怀江南
来西域,见识各个不同民族的人文与历史,乃至沟通和融入,那是王东儿时永远的梦。幸甚至哉,他还是来了,带着初心不变,带着儿时的梦,从遥远的江南,来到了亚洲中心——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古称迪化,最初由车师后国在此地建立淤赖城,是为乌鲁木齐历史第一城。当时的中原地区,正处于三国纷争时代。
唐代西域设立庭州,辖治四个县,因为在天山北麓,故称北庭。其中北庭都护府当在古轮台,也就是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和现代的轮台县有所区别。
特别要注意,今天的轮台在巴州,并非唐代岑参所写的轮台,不可不知,这里面的地名几经变迁,历久弥新。
王东最爱岑参这首诗,现在将其分享如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máo)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来自小红书‖如侵立删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湧,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所以,王东常常自称居轮台,并无不妥。轮台并非指如今巴州的轮台县,而是指唐宋的古轮台,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
毫无疑问,王东来自江南,那个鱼米之乡和幕府山岗。王东自然忘不了生他育他的故乡,那个水乡江南。
王东的姐妹兄弟,王东的父老乡亲,还有王东的同学师长,大多数都在那个遥远的故乡,那个江南水乡。
王东的故乡多产水稻,小麦稀少,姐姐最不爱吃面条。每次妈妈煮面条,她都要吐槽老妈说:“面条太难吃了,我要吃吐啦!还能不能煮大米吃啊?”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把面条都给王东吃了,王东越吃越高兴,心理暗示之下,脱口而出道:“老妈,我最爱这面条啦!都盛给我吃吧!”
老妈高兴道:“我家笨东东,莫不是生错了地方,你该生在盛产小麦的北方嘛!我想想,你好像是我从北方捡来的孩子,东东,”
老妈开始胡乱开玩笑,王东只是默默不说话,一个劲吃碗里的面条,心里发誓一定要去北方,回到他原来的地方。
王东18岁报考大学,老爸给出建议,留在华中华东或者华南地区念大学, 他哪里肯听。因为填报志愿,他和老爸老妈一直吵架不断。
最后,王东毅然填报了中国北方理工大学,在那里,王东度过了七载春秋。直到七年后,王东才恍然大悟,自己并非深爱理工科,于是又重新考回了历史系博士,这恐怕又是王东爸妈,怎么也没想到的事情。
来自简友‖如侵立删王氏家族,祖父的孙儿,共有十人,王东排行第八。大家自然想不到,笨王东竟然是学历最高的。其余哥哥弟弟,最多也就是高中。
王东的博导姓苏,待他极好,如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可惜王东不太成器,又不太听话,错过很多机会,非要独自闯天涯。
毕业后,苏师让王东留校任教,王东死活不愿意留下,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这么大,他一定要去看一看。
于是,十年求学北国后,他再次下江南。来到六朝古都金陵,入了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和一帮美女,日日相对。后心慕陈丹丹,求而不可得,只好远走蜀州城。
又二载,王东废弃手机不用,隐居都市,苦读诗书,天下人皆以为,王东莫不是失踪了。却不知,王东欲效法先贤,诚心想静一静,想寻回初心,想寻回童心和信心。
拍于古轮台南湖广场大门庚子年初春,口罩行动天下。王东终于来到古轮台,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却没想到,他在此却是过得最开心快乐的时刻。
寻寻觅觅这么多年,王东终于找到心爱的城市,那就是古轮台——迪化城。如果,寻一座城,如同找一个人,那么古轮台,王东找了很久。忽然一首歌曲,萦绕王东耳边。
“我找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路漫漫陪我闯,在身旁。”轮台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
王东常常感谢命运,上报苍天,觉得是它让自己寻到了心中的所爱——轮台;是老天让他把梦实现,读读诗书,不再踟蹰,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目标和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至于,王东那遥远的故乡——江南水乡,那就永藏心底吧。如果,怀乡是一瓶酒,那就让它好好珍藏起来,因为越老的酒,越有酒香,越有故事可以讲。
最后,化用苏东坡的《自题金山画像》诗歌,作一首打油诗做结尾,如下:
身老天山且牧羊,
心怀江南常思乡。
问汝平生何所志,
周游世界追着光。
【毕】
早六点直播间分享‖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