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宫看身世成谜的哥窑如何“上位”五大名窑
但凡稍微了解瓷器的,都知道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从2010年起,故宫先后举办了官窑、定窑、钧窑、汝窑瓷器特展,可以说是瓷器爱好者的一场饕餮盛宴。
最近终于轮到哥窑闪亮登场,五大名窑展收官之作“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在故宫延禧宫开幕了!
故宫把哥窑展放在五大名窑展的最后,显得意味深长。为什么呢?哥窑在五大名窑中非常特殊,且不说它是唯一未发现窑址的名窑,明明被称为宋代名窑,但起源年代还说不准是宋代,就连瓷器特征和文献记载都对不上。就是这么一个满身是谜的窑,依然成功“上位”五大名窑,哥窑本身就是话题、争议的代名词。
要理解故宫这个哥窑展,就不得不说哥窑的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
南宋,哥窑双耳三足鬲式炉,故宫博物院古文献对哥窑最早的记述见于元代末年孔齐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一般认为,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
南宋,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故宫博物院五大名窑里,汝窑、钧窑、定窑都是以窑址所在地命名,官窑有着官方背景,哥窑的窑址则一直是中国陶瓷界的一大悬案。
哥窑的名称非常简单粗暴,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最早提到哥窑的由来,说宋代有两兄弟章生一、章生二,哥哥章生一的窑口就叫哥窑。
“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其中还明确提到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是龙泉窑的中心产区。
然而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又说哥窑在杭州。
“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
“取土俱在此地”说明哥窑产地为杭州。
之后哥窑相关的文献则都是引用这两种说法,似乎哥窑要么在龙泉,要么在杭州。
其实这事简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挖一挖,哪里挖出了哥窑,哪里就是窑址呗!
然而要知道,考古不是说挖就能挖到,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在人们争论哥窑的娘家到底是龙泉还是杭州的时候,紫禁城出大大大大事了。
南宋,哥窑八方贯耳扁瓶,故宫博物院1932年,清朝善后委员会在清点故宫文物时,发现一批从未见过的瓷器,釉色以炒米黄、灰青、青黄为主,浓淡不一,釉面上有大小不等的开片花纹,胎色有深褐、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胎体相对致密。
这批瓷器在清宫记载上既没有产地又没有烧造时间记录,可把研究员为难坏了,鉴于它们长得有点像文献描述的哥窑,就被标上了“哥窑”、“仿哥窑”、“宋哥窑”。
南宋,哥窑双螭耳炉,故宫博物院1936年,当时故宫瓷器专门委员郭葆昌对宫中瓷器进行了再鉴定,这批瓷器被定为宋哥窑。
南宋,哥窑青釉鱼耳炉(底部),故宫博物院底部有乾隆诗:“伊谁换夕熏,香伢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咏哥窑炉》,收录于《御制诗集》
清高宗乾隆帝的“乱涂乱画”也为鉴定这些瓷器立了功,在他的《御制诗集》里,咏哥窑的诗多达21首,部分诗作就刻在瓷器上面,可谓实打实的“铁证”,这就是哥窑了!
毕竟这些瓷器是清宫旧藏,权威度还是比较高的,你说是哥窑,那我们就认了吧。后来其他博物馆收藏的或是出土的与故宫哥窑相似的器物,也被当作哥窑。
这批哥窑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金丝铁线,即开片纹线黑黄相间,较大的开片纹线为深色,小开片为黄色。
此外故宫哥釉为无光釉,色调有米黄、灰青、奶白多种,还有攒珠聚球、紫口铁足等特征。
比较尴尬的是,“金丝铁线”这么明显的特征在古文献中却并未提及。明代《春风堂随笔》说哥窑是“浅白断纹”,《处州府志》说是“浇白断纹”,说明哥窑纹路颜色是比较浅的。
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开始让故宫哥窑站不住脚了。
南宋,黑胎青瓷残片,浙江省龙泉市查田镇溪口村瓦窑垟窑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1956年以来,浙江龙泉地区多次进行考古挖掘,出土了一批黑胎青釉瓷,与文献记载的哥窑特征完全相符。
√浅白断纹 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
√紫口铁足 明代《格古要论》:“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 。
√色青,浓淡不一 明代《格古要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
瓷器特征与窑址都有文献记载,所以,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这批黑胎青釉瓷可能就是哥窑,哥窑的窑址很可能就在龙泉。
哥窑八方碗,故宫博物院仅仅与文献相符还不能作为严谨的证据,那怎么证明这批龙泉黑胎青瓷是哥窑呢?有故宫哥窑在呀,我们只要经过化学成分测试那么一对比——咦,竟然对不上?!
龙泉黑胎青瓷和故宫提供的样本,胎釉的化学成分、纹片颜色、底足切削形式都不同,说明两者不是同一种瓷器。
于是大家再次凌乱了,故宫哥窑有皇家背书,龙泉黑胎青瓷有古文献撑腰,到底哪个是哥窑啊?啊?啊?!
南宋,哥窑青釉菊瓣式盘,故宫博物院为了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的哥窑,故宫哥窑以及在上博、台北故宫所藏的少量类似瓷器,被学术界称为“传世哥窑”。
而那批龙泉黑胎青瓷,和故宫传世哥窑明显不是同一个物种,到底算不算哥窑呢?有人认为就是龙泉哥窑,有人认为它和南宋郊坛下官窑出土的瓷器也很相似,可能是龙泉仿官窑,众说纷纭。
90年代起,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的考古成果又掀起了一阵哥窑的巨浪。
元,青釉八方委角杯(修复),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出土,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1996年-2001年间,先后对老虎洞窑进行了三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挖出了一类瓷器与传世哥窑十分相似。
这可太激动人心了,要知道杭州凤凰山也是古文献所说的哥窑窑址,那事实上它到底是不是呢?经过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测定,表明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老虎洞的元代底层可能就是传世哥窑的产地!
南宋,哥窑青釉弦纹瓶,故宫博物院传世哥窑的由来终于有了眉目,一些学者认为传世哥窑是南宋灭亡后仿官的产品,也有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就是哥窑,无论如何,可以基本确定,传世哥窑是元代的产物,而非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传世哥窑的窑址很可能找到了,而之前的龙泉黑胎青瓷的疑团还悬而未决。宋哥窑到底在哪儿呢?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哥窑的窑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还牵扯出越来越多的疑问:
明清文献所说的哥窑是不是宋哥窑?
关于哥窑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末,哥窑究竟起源于宋代还是元代?
哥窑和官窑发音相似,瓷器特征相似,哥窑会不会就是官窑?
龙泉黑胎青瓷和传世哥窑瓷与南宋官窑究竟是什么关系?
哥窑究竟存不存在? ……
关于哥窑的论文著作很多,信息庞杂,论证严谨,萃花只能精简叙述,挂一漏万,让大家了解个大概,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移步延禧宫一看究竟。此次故宫展览的宣传口径也很谨慎,共展出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和仿哥窑(釉)瓷器113件(套),以及从各大文博单位借的57件(套)传世或出土的与哥窑相关的瓷器和瓷片标本、修复品,可以一次看个饱。
其实,不止是哥窑,由于时间久远,流传下来的文献和文物有限,许多知名的瓷器都曾备受讨论争议,在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讨,逐渐形成定论。
秘色瓷
比如之前萃花说过的秘色瓷,神秘了一千多年,宋代以后关于秘色瓷的文献稀少,秘色瓷的造型特点、烧造工艺,一直不为人知。即便真的有秘色瓷流传至今,也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它是秘色瓷。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14件青瓷,地宫中的石碑上明确记载为秘色瓷,这种神秘瓷器的真面目才终于被大众所知。
元青花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7月12日英国佳士得,成交价1568.8万英镑如今在拍卖交易中动辄上亿的元青花,被现代人发现的时间不超过一百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青花瓷诞生于明代。1929年大英博物馆研究员罗伯特·霍布森发表论文,首次报告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两件“元青花”,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在伊朗和土耳其考察发现大量青花瓷,与霍布森报告的元青花特征相近。中国各地的元代窑址、墓葬也陆续出土了大量青花瓷,青花瓷的存世时间被前推到了元代。
宋官窑
南宋,官窑葵瓣洗,故宫博物院五大名窑中的官窑也是争议不断,目前学术界大多同意存在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窑址一直未被发现,也没有明确的北宋官窑器,南宋官窑已发现郊坛下官窑,争议最少,争议焦点集中在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是否就是近年来发现的杭州老虎洞窑。
相关展览
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
时间:2017年11月12日-2018年8月31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 延禧宫西配殿
参考资料:
《宋代哥窑辨析——兼议历代仿哥窑》,耿宝昌,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特刊
《“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1期
《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对研究官、哥窑的启示》,王光尧,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5期
《哥窑新发现—千古之谜乃千古奇冤》沈岳明,中国文物网,2015-07-29
《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中华书局,2014年
《御窑千年》,阎崇年,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
《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项坤鹏,《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6期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