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我见过的爱情最好的模样
我做了一阵子头条问答,当然问答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算是小有成就。虽然涉猎范围很广,但发现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关于情感话题,很多人邀请回答的问题都是关于自己的恋爱或者是婚姻家庭。
我既有回答一些共性问题,也有回答一些个性问题。太多人在感叹爱情的不完美,随着时间的相处越久,早已找不到当初心头悸动的美好。这大概就是:很多爱情经受得住颠沛流离的命运,却躲不过平淡生活的侵蚀。
勿因喜而轻诺,九块钱的红本子是沉甸甸的责任啊。现在有多少人对待感情是浮躁的呢?对自己对对方都不负责任。如果说恋爱只是积累经验,那结婚可不是儿戏。
一生其实只要真正爱过一次就够了,就像木心的诗里写的那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最喜欢的三对夫妇,是三毛荷西,沈复芸娘,钱钟书和杨绛。他们,一生爱过一个人,是我见过的爱情最好的模样。
其实我也听很多人问过,一生只能爱一个人吗?那我跟前女友或者是前男友分手了,我觉得我这辈子已经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了。那我岂不是再也没有爱的能力了?
天涯何处无芳草,走得掉的绝对不是这辈子最爱的那一个。真爱应该是除了死别没有生离的那一种。再说,很多说再也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其实在内心深处还是渴望遇到一个属于他(她)的对的人的。
所以,别难过也别灰心。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失落的情绪上,不如重新打起精神,提升自我,为了将来在遇到爱你的你爱的他(她)时,可以有勇气去把握这段缘分。
而这最好的模样的本质就是相知相依的知己感。最好的另一半,同样也是最好的朋友。所以,选择爱情,应该找到最懂你的那个人。
三毛荷西一.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欢,千万富翁也嫁。
很多人谈及三毛荷西都有惋惜之意。他们相遇,为爱而生。可是荷西在婚后的第六年因为潜水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走得突然,他们甚至来不及告别。
可是,我觉得我们没必要总是看到这些悲观的成分。其实夫妻之间如果不是一起遭遇什么重大变故的话很难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总有个先走后走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而我们也承认,留下来的那个总是最伤痛的。
而我看待三毛荷西之间的感情其实还是很乐观的,因为我觉得他们这辈子已经遇见了最好的爱情。至少,他们曾经拥有过。我们无法违抗天命的安排,但可以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谁陪你去撒哈拉过自在随风的生活?谁保护你内心最原始的天真?谁给你这世间最美的温情?
荷西给予了三毛这三样对三毛而言最珍贵的东西。
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好,大丈夫的论调,我十分安慰。——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荷西替三毛保护着她的独立人格,这是对她最好的承诺。而且他爱三毛,爱的真正是她这个人的个性。不会像很多人在结婚之前对对方百依百顺,而在结婚之后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旨意去做事,恨不得把自己的思想复制粘贴到对方的大脑里。
的确,两个人需要磨合,需要互相包容,但人和人之间毕竟是有差异的。尤其是爱侣之间更应该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保护对方的独立人格。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怎样的人?”三毛:“看顺眼的,千万富翁也嫁;看不顺眼的,亿万富翁也嫁。”荷西:“就是想嫁个有钱的。”三毛:“也有例外。”荷西:“要是嫁给我呢?”三毛叹:“要是你的话,只要有够吃饭的钱。”荷西:“那你吃得多吗?”三毛:“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三毛
三毛对荷西,她不是一个重物质的人。爱情注重的是精神交流。所谓物质,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可以一起奋斗创造生活财富就是一种幸福了。真爱价很高,无价。
而现在,很多人似乎把结婚当做一种交易手段。不是流行说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吗?甚至很多人纯粹就是“拜金主义”至上。
我读过张爱玲的一篇小说《多少恨》。真的,我看了这个题目就应该知道结局会如文中“起课 ”的结果一样,是沉重的,是绝望的。
家茵的爱情是被她的父亲毁掉的。所以说家庭影响很重要吧,父母对孩子的观念传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这个女孩子本身,挺好。只是,我想说,倒底有多少像她父亲一样,老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人。把“嫁女儿”变质为“卖女儿”。
还好,家茵总的来说是识趣的。不像有些凭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就妄想着嫁入豪门,当少奶奶的人,把这种以物欲为目的的爱情当成了生命的全部。说实在的,其实是可悲的。若是人家贪图你那点颜色,那总有年老珠黄,色衰爱弛的一日。
最后,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倒底,还是内在的东西。我一直都相信,最后,皮囊只是空壳。
至于三毛和荷西的撒哈拉约定,是浪漫的,不过这种生活咱们可以欣赏,若是去做,也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只是希望,每个人可以和自己的真爱携手去看看世界吧。尤其是听说,西藏要和你最爱的人一起去哦。
浮生六记二.浮生遇卿琴瑟合,金风玉露案齐眉。
林语堂先生对沈复的妻子芸娘有很高的评价,说她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而我读过《浮生六记》之后,也是对芸娘喜爱有加。
甚至我在我的文学理论课上听我老师说过这样一件关于“芸娘”的事情。说她原本想把自己的一个亲戚介绍给她同事的一位优秀男学生,然后她先去探了探那个男生的口风,问他喜欢怎样的女孩子。结果那个男生说“喜欢芸娘那样的 ”。我的老师听了就默默地走了。
老师当时心里一定是情绪复杂的,孩子,真理想主义。当然,虽然老师的亲戚和那位男同学的事情就无疾而终了,但后来听说那位男同学后来的妻子跟芸娘有个天差地别呢。
这个结果说明两个道理。
第一:那个男孩子找对象终于学会面对现实了。
第二:芸娘是千古贤女子的典型代表。才貌双全,万里挑一都不一定挑的出来。可见能遇到这样的女子都是一种奇迹了。
芸娘这一生都活得像个少女,天真烂漫。
他们之间也有很多温情的故事供后人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芸娘向往那回廊曲折,小有园亭的水仙庙。她苦于自己是个女子而不能至,沈复就怂恿她着男子衣冠,脚踩蝴蝶履,做拱手阔步状。其间芸娘几番迟疑,沈复强挽之而去。
不消说,那一晚芸娘非常的快乐,观灯赏花的快乐之外,还有小小地逾礼而生出来的自由的快乐,她的丈夫,不肯将她束缚在朱门之内。
古往今来的那些丈夫们,有多少是把妻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完全可以今朝爱不释手,明朝弃如敝履。而沈复和芸娘就像两个偷偷“做坏事”的小孩子一样,把这些当成生活中的小情趣,可以说是非常可爱了。
而芸娘对于功名亦是淡薄,也没有对沈复在这方面有什么要求。她向往的是一种书画琴棋诗酒花,茶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平淡但又温馨的生活。
有一年,她与丈夫到苏州郊外莱园避暑,面对一派农家气象,她喜不自胜地对丈夫说:“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以修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率真自然,崇尚个性,相知相惜。所以说,沈复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光也就是那些年和芸娘在一起的日子了。平淡但却是温馨的,似乎有彼此在身边,无论再大的困难也都不是事情了。
浮生遇卿琴瑟合,金风玉露案齐眉这样的爱情,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吧。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当然大家都知道,芸娘还有鼓励丈夫纳妾的这一点估计让很多男同胞心底暗暗羡慕。只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中国法律规定是一夫一妻制,这个有找小三、小四、小五的想法就免了吧。
不过听说例如现在的非洲许多国家的政府中,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部落不少,甚至个别国家的总统也是一夫多妻。所以,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去国外考虑考虑啊。
钱钟书和杨绛三.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过这么一句话:
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是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会莫测高深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在现实生活中他和太太杨绛两个人都是做学问的,应该算是同行。可是,他们两个人却能够相濡以沫、携手相伴这么多年。可见,他的这条“理论”还真是不攻自破了呢。
如果说这条“定律”被打破的话,只能说是愿意为了爱人改变自己的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原则。比如像什么别总是为了讲求“面子”“尊严”,从来倔强不肯低头之类的。有时候,我们真的会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反而不知宽容。而这也是让对方因为在乎,所以会最伤心的做法了。
很多时候,亲密关系反而是一把最伤人的利剑。
再看“钱杨”夫妇,杨绛是从从前那个书香门第人家的小姐心甘情愿变成了钱先生的贤内助,而钱钟书也是虽然两人读书习惯和喜好有差异,但都能相互尊重与学习。互为彼此一生的爱人、朋友。
当然,两个人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两个人都是人生赢家。让我们不禁感叹这世上竟然真的存在如此旗鼓相当的爱情。
他们俩有爱情里最好的“心灵感应”,就像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有命中注定的感觉,而将来真的走到了一起,才知道月老的这根红线牵得是多么准确。
杨绛先生可以保护住钱钟书先生的那团稚气,就是一颗不老的童心。她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发生在钱钟书先生身上的趣事可不少,他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大孩子。
比如:
据说钱钟书先生和林徽因两家在清华做邻居的时候,都养猫。但是两家的猫又经常打架。于是钱钟书经常拿竹竿去帮自己家的猫打架。
还有趁女儿睡着,往她脸上画“花脸”,或者是往她被子里乱塞东西这种事情他也喜欢捣蛋。所以说,人生不长,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啊。
而这世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钱钟书先生说杨绛也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1946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钱钟书就在自留的样书上写下:“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他们之间,互相懂得,相知相遇相惜,更是相互包容。真正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
所以说,爱情最好的模样应该是像他们那样既经受得了颠沛流离,也能坚守住平淡。
-END-
卿慕,一个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具有多重人格的作者。
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