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难”新说
文/黄文高
“上学难”新说一年一度开学忙,又是一年上学难。上学真是个老大难问题,叫了多少年,政府也很重视,可就是不见好转。尤其是农民工的子女,上学更是难上加难。
一天晚上,朋友打电话求助,说孩子在某某小学学区范围内,手续较齐全,但因8月31日报名晚了,名额已满,不能入学。我的一位亲戚,长年在城里经商并买房定居,有房产证和营业执照,孙女要上学前班,也在某小学学区范围内,但因户口在农村,房子户口不一致,也不准报名。另有一位街房,孙子上小学,各种条件和手续都符合学校规定,唯独入学年龄相差七天,学校硬顶着不许报名。前几天,
“今日头条”网上曝料,某地一初中学校,拒绝学区内的6名学生报名,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太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格格不入,与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也相差甚远。
“上学难”新说前些年,城里的学校约定俗成,明码实价,非学区生择校费3000元左右一人(仅指义务教育)。只要有熟人牵线搭桥,愿交钱便可上学。如有领导搭白,还可优惠或免费。学校校长为了照顾平衡,允许每个教师推荐一名学生。这种“开前门、堵后门”的作法虽属无奈之举,但对抑制个人腐败有一定作用。现在不许明码标价,给钱也不行,只有学校领导或上级领导打招呼才可以,普通教师无权收学生,这就使权力集中到了少数人的身上,更加增添了上学的难度。当然,学校领导也有苦衷,常常不得安宁,只好关机躲避,但夜晚上门求助校长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这些大概都是上学的潜规则。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上学,一些家长不得不削尖脑袋,用钱开路,到处找关系,开后门,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七八千元。花费比明码标价时期还要贵,比义务教育之前则翻了几番,且都集中到了少数学校领导的腰包。一次朋友聚会,谈到小孩上学,大家怨声载道,无不哀叹。有位朋友说,他家孩子上初中,托熟人找学校领导,总共花了7000多元。另一位朋友之子上初中,直接找到学校领导,花了4000多元。这些都是直接费用,还有其它隐性费用。如果关系不硬,除了花钱找人,还要提供学校规定的各种繁杂手续,没有便造假,如假房产证、假户口证、假打工证等,弄得你精疲力尽,非脱一层皮不可。如果关系硬,有领导说话,只需花钱,什么手续也不要,人倒落个轻松痛快。没有关系的平民百姓,只能被拒之校门外,另寻他路。
“上学难”新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源大量拥向城镇。由于城镇学校资源有限,一下子难以接纳骤增的学生。但这种状况应该是短期的,不应该年复一年无休止。也许是政府的政策不明确,存有漏洞,也许是学校的对策太苛刻,内有猫腻。小学和初中均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县市区范围内就学,不应有诸多限制性条款,城乡学生应当享有同等的上学权力,不应歧视农民工的子女。上学也是免费的,不应城乡有别,变相增加农民工的负担。除此之外,孩子补习也是一笔昂贵的费用。“进不了学,读不起书”,这种状况何时才能改变?“上学难+上学贵”,这还是政府倡导承诺的义务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