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区块链大数据@IT·互联网

区块链+教育,重新定义人才!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14人  三只小熊熊熊

当前教育与人才关系

简单地概括当前的教育与人才的状况,就是“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其一,物不能尽其用,即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一方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二线比三四线城市的优秀师资多得多。东部和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要多。另一方面,优秀教师的成果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没有信息化,或者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使得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共享。

由于教育资源差异分化,导致了很多地区实行了统一划片上学制度。人们竞争优秀学校的学位,其激烈程度,透过“学区房”可见一斑。同时,教育资源不均还衍生出了篡改学籍、篡改户口本、学籍信息不完善等等一系列问题。

之所以人人都追逐优秀的学校,为其拼尽全力,是因为这是一条进化之路,通过它,可以让很多人实现鲤鱼跃龙门的逆袭。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更高的地位本无可厚非,但也因此,人的才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人才也没有得到很好地使用。

其二,人不能尽其才,即人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方面,人的才能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和发挥。原因在于不能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发挥所长或所喜。

而实际情况则是,同个班的学生受着同等的教育,接受同样的教学方式,最终确实会有成绩的差异,但也只能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不同,也许还有智力的区别,或单纯只是喜欢与否的问题。但以此作为评定人才的标准显然是对“人才”有所误解。

另一方面,也由于评判人才的标准以成绩论高低,导致所有人都热衷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一张学位证书的选才标准也让很多人才被埋没,同时,伪造证书、学术、论文造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名人也不例外。

教育改革的议题从未停止过,却总是知易行难。说到底,改革的难题不仅出在观念上,能力上也有受到限制。

借助科技突破思维和能力的极限是人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如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互联网,然后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教育下的畅想

2016年10月,工信部颁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区块链系统的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欧盟委员会也曾发布《教育行业中的区块链》报告,提出了区块链可以应对教育行业中的很多挑战,比如数字认证、多步骤认证、识别和转让学分,以及学生支付交易等等。

“区块链+教育”仿佛被寄予了颠覆传统的厚望,而这所展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其一,物尽其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特点,让每个节点都可以上传资料,每个教师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教学材料以及提供在线辅导和习题讲解等服务,资源丰富度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光是这个特点并不足以体现区块链的优势,因为近些年来,开放教育资源(OER)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大量开放的数字资源,只是存在版权保护难、运营成本高、资料共享难等问题。

区块链是解决版权问题的利器,上传的资料可以记录详细的版权信息,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更改性和可溯源性等特点,资料的版权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和保护,实际上,应用于图片、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区块链也已经落地;另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可实现点对点传播,免除了大量的中介成本、也可减少中介平台的运营投入,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共享。

区块链可以囊括海量的资源并保护资源的版权,降低中介投入,这些特性让资源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

其二,人尽其才。首先,建立完整地学习历程档案。通过区块链可以完整地记录用的的个人学籍信息、学习程度、学历证书,甚至是学业成绩、出勤率等信息的记录。这些信息将如身份证一样,作为个人的评判依据。

如今,世界上已经有一些高校在借助区块链解决学历造假的问题。如麻省理工学院应用区块链技术研发了学习证书平台、霍伯顿学校也从去年开始将学历证书信息在区块链上共享。

其次,除了学习学术活动以外,还可以记录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无论是自学、培训、竞赛、实习还是社会活动,甚至学生平时的表现也可以成为记录的对象。因此,可以记录到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这都将成为学生的资质证明,从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一个评价。

而且借助区块链对人才进行评判也不局限于教育机构,“自学成才”也将会受到更多的认可。这对求职和企业招聘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便利和可信的凭据。

再者,通过区块链或许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在逐渐完整的学生信息系统下,或者通过一对一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由学生的性格、优缺点、喜好、学习方式等信息对学生进行详细的用户画像,为其匹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为兴趣而学”也许将不是一句空话。

如上所述,区块链+教育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资源,可以打击伪造学历、证书、论文造假,甚至可以重新定义人才。该模式本应得到迅速推广,然而至今尚未推广开来,原因在于目前尚处在探索初期,还有不少疑点难点未能解决。

区块链+教育还有现实和未来

区块链+教育终究还是畅想阶段,落地实施还有不少难点。

首先是资源质量难保证,由于人人可以上传资源,其丰富度得到很大的提升,甚至可以囊括全球范围的资源,但是其中必然良莠不齐。其他节点虽然可以认证资源的归属,但是不见得每个节点都具备判断资源价值几何的能力·。而且,本身判断资源价值这件事就很耗费时间。因此,采用何种机制对上传资源进行认证以及评价将会是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是去中心化与隐私的矛盾,建立学历档案如果采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区块链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便会让个人隐私泄露。所谓的区块链“匿名性”是说对节点的个人信息加密,但上传数据却需要“开放”和“透明”,在这个应用中,上传的数据是另一个人(学生)的隐私,因此,数据上链,学生隐私将会被赤裸裸暴露众人目光之下。若非如此,则数据同样有造假的可能。这是去中心化和隐私保护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同时保证数据真实性和保护隐私将成为该应用被接受的前提。

最后是创新与传统的冲突,在“区块链+教育”的模式下,“自学成才”以及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得到认证后,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会放弃三点一线的学园生活,这是对传统教育机构的一种威胁和颠覆。在这种创新与传统的冲突下,不见得每个学校都愿意推广这个新模式,而缺少了学校等机构的推广,该应用的发展速度也会大打折扣。为了让各机构部门相互协同工作,让区块链切实落地教育领域,则需要打造一个完善的工作系统,各机构各司其职并且能够合理分配利益。

总而言之,区块链+教育还有不少矛盾需要调和,但如果确实是重新定义人才的一种方案,那我们可以期待并给予它一些时间。

区块链+教育,重新定义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