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
为什么不?
这是昨晚突然从脑壳里冒出来的念头。我知道,是时候了,差不多了,触底是为了反弹,而不是做瘫在井底的稀泥。知道自己始终有一道坎需要迈过,心理专家会给它准确定义,但定义属于概念,而不是方法,我不需要概念,我需要方法,需要改变。它们从何而来我不知道,只是隐约能意识到如果改变它将会有不一样的空间,是的,空间,我需要跳出密闭的空间,跳出眼前的困顿,它如一层坚毅的壁垒将我围护起来,我看似是安全的,外面的风雨进不去,无杂尘,可壁垒里的自己也因常年无日光的照射而贫血,我想,自己已经贫血很久并引发了诸多的并发症,长久以来,身边的人不忍指出来,他们选择信任我包容我(或者说纵容我会更确切),因为只要他们试图劝说我我就会发挥自己伶牙俐齿的语言优势压倒一切,我像只蓬松竖起毛的母鸡,无害,也自得其乐。人怎么能如此封闭自己?那不就是生生剥夺了身为食物链顶端物种的基本属性了吗?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文字会私密吧,私密了就没有一个人会看见了,继续活在自己的世界,继续戴上面具,面具外的喜怒哀乐与自己无关。可为什么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最近看了不少的文字,有优秀的散文,散文作者都很坦诚,他们的心意通过文字传递出来,或彷徨与思考,或切肤之痛,或终身遗憾,即便是家事,读来也很自然,感同身受,而不会有丝毫的嘲笑之心,反而起了强大的共鸣,后来又读到《瓦尔登湖》,竟然还可以这样写作,文字的功能太强大,无死角地呈现作者的哲思,还有很多的作品,与其说文字坦诚,不如说作者的坦诚,作者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坦诚着自己的内心,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曲笔流淌,自由自在,读到这些,你不会尴尬,而是震惊。之前不喜欢社交,以为写写文字就足以证实自己的正常,现在才发觉,自己写下的文字就是封闭的文字,不敢脱口而出,顾虑重重,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紧缩的内心,一直把自己死死抱住,用双臂紧紧抱住双腿,像一只鸡蛋原地打滚。破壳吧,一天一点点,从无压力写字开始,允许不那么重视语法结构立意构思,写出来即可,也不用私密,也许会有人看到,或许更无人在意,大家都那么忙,你也不是谁的谁,所以无需顾忌,但恰恰就此可以锻炼你的羞怯心理,只要想到没有人认识你,更没有人会在意你,你是自由自在的,收留你的是简书平台,受益的是你本人,而你要做的就是练习提笔就写的流畅,不用瞻前顾后,放松,就像发声的状态,肩胛放松,一口气沉到丹田,越放松气越沉,出来的声音才浑厚圆融丰满动听,因为只有发自肺腑的声音才能打动人。而同样,放松的身心才能帮助你扯下自身观念的遮羞布,更大尺度地探寻内心深处的声音,这种触底反弹的深刻会鼓励你冲破羞怯赤城面对,与你的灵魂产生共鸣,哪怕它是大白话,但它极近真实的你自己,这样坦诚的状态才可以帮助你自己打破壁垒走出封闭,而附带而出的文字也会拥有你真挚的体温,那一刻,才是你的重生,写什么不重要,写成什么样也不用介怀,重要的是你提笔就写,敢写,敢袒露,敢冲破,敢正视。看吧,一切都需要你破壳才行。
所以,从今天起,日更!不是码字,是态度,是行动。
20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