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据说网上举行了一个调查,中国人最应该记住的古诗是哪一首。有人笑着说,还用问,当然是李白的《静夜思》啊,老少皆知,没读过一天书的人都知道。说这个答案的人还不是太离谱,因为这是第二首,那第一首是什么呢?根据投票结果,是孟郊的《游子吟》。母亲,在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是排第一位的。这使我想写一写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出生在学孔刘家坪,那里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可母亲童年丧母,在后妈的养育下,生活得十分艰辛,她是老大,后妈给她们家增了五个姊妹,一个妹妹,四个弟弟,她从小的任务就是带好这些弟弟妹妹,直到长大,都没有进学堂读过一天书,识过一个字。
母亲到了二十四岁的“高龄”才出嫁,那个时代的人普遍早结婚,可母亲的任务没有完成,必须把弟弟妹妹带大,都到了快嫁不出去的年龄,我的外公外婆才不舍的让她出嫁了,我的母亲比我父亲大四岁,那一年我父亲二十岁。
母亲在家生活太苦了,后母非打即骂,什么事都必须满足弟弟妹妹,六个孩子中只有我母亲没有读过书,我的大舅还考上了大学,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整个乡只此一个,刚接通知的时候,外公及亲戚是从中枢放着鞭炮荣归故乡的。四十多公里路,我想可能有些夸张,但母亲信誓旦旦的说,绝无半句虚言,母亲说,我是没有读到书,要是我能上学,我依然可以考上大学。我特别相信,因为我大舅那时回来所读的书,我母亲听了便会背,到了五十多岁了依然清晰的背得出来。
但母亲嫁给父亲后,并没有变得她想象的幸福。她朝思暮想离开家庭,没想到只是从一个贫穷的家庭到了另一个贫穷的家庭,真有点是才离虎穴又到狼窝的味道。我的奶奶为娶我母亲所花的钱全是借来的。过门的第一天,奶奶便明确表态这些钱要由我父母来还。母亲没想到做新媳妇的第一天便负债累累,可更惨的还在后面。
一个月后,奶奶分了家,父亲仅得一背兜谷子,两间破旧的木材房。
那天,母亲从山上干完活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便看到父亲正在墙角用三个石头支起一个小锅,在下面生着火做饭,母亲看到父亲像过家家似的行为觉得好笑,打趣道:“怎么回事啊,这么大个人了,还玩这个!”可父亲却哭了,说:“哎,妈分家了,我们只有这些东西!”母亲看着分得的一平背谷子,两口小锅,五个碗,十双筷子,两间破房,便什么也没有了,看着像小孩子一样痛哭的父亲,母亲咬着牙安慰道:“没关系,只有这些就这些吧!”然后坚定的暗暗发誓:放心,过不了几年,我们什么都会有的。
母亲带领着父亲起早摸黑的干活,不留下一块空土,但奶奶分给父母的田土只有很小的几块,实在太少了,父母发难了,母亲想了很久,突然说:“我们去开荒吧,多一点土地,多种一点粮食!”
于是,在很远的大山荒野之地,便会看见父亲、母亲在干完活之后,荷着锄头去开荒垦土,那个时代是可以把荒地开发成自己的。父母像开辟新世界一样,每天拼命的开垦着。那一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家里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可只有父母亲家里的灶是凉的,大门是锁着的,他们竟然还在大山里开着荒,一锄又一锄和着别人家的爆竹声和欢笑声中开辟着。人们都以为他们去后家过年了。但怎么可能,他们过年的炊烟是升起在大山之中,随便草草填饱肚子,又继续工作,仿佛忘却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可能真的忘掉了吧。
父亲几次想放弃,说:“够了就行了吧!”可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母亲却毅然地说:“你想让别人看不起你吗?不想拥有自己的好房子吗?你不想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吗?”他们咬紧牙关,埋着头,一锄一锄地开辟着希望。
第二年,他们把所有的地都种上了,没有休息过一天,不管天晴下雨,不管风吹雨打,他们都去山上照看着那些庄稼,像照顾婴儿一样认真呵护。
但在这一段时间里,父母断粮了,一平背谷子,他们整整吃了差不多三个多月,要怎么的节省才会做到呀!
奶奶是不可能管他们的,父亲只好去了我大娘那里,还把仅剩的一元钱买了两把面提去,想借点粮食缓缓,可是,大娘是那种很吝啬的人,望着成堆的谷子说道:“我这里也很穷,你不是不知道,一点粮食也没有呀,好几口人,嘴巴连在一起也很长的呀,我们家也心慌不知咋办呀……”后面说了些什么,父亲没听见,因为她没有说完,父亲就拎着背兜回来了,来回差不多四十多公里路呀。
父亲回来给母亲说:“真不应该去她家借,白滋滋浪费两把面,要是留着,还够我们应付个十天半月的。”母亲一边安慰父亲,一边含着眼泪说:“我去后家看看吧,能不能想办法。”
母亲那时已经怀上了我,去后家借了一百斤谷子,独自背回来了,父亲则在山上没命的开荒,因为怕别人说自己没骨气,所以没有陪母亲去,那时我家从远远的岩口转过来,就能看见,父亲老远就看见了,飞也似的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谷子,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母亲此时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看着父亲愧疚的眼神,摸着凸起的肚子,说:“我们会好起来的!是吗?”父亲坚定地说:“我们会好起来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必然换来丰硕的果实。那一年,风调雨顺,父母开的荒所种的庄稼大丰收,仅一年就还清了结婚时所欠下的债务,而且除了一年粮食还略有节余。
那年头,有粮食就是硬道理,母亲终于可以高傲地抬起头,把脊梁挺得直直的。
母亲生下我,一年后接着又生了弟弟。母亲对父亲说:“我们就要这两个孩子吧。”于是自作主张的去做了结扎手术,母亲说:“只要好好养这两个孩子,比生下十个八个没出息强上百倍。”
也是机遇,二伯当了兵回来,分配到怀酒厂工作,这在仁怀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但那时全是下苦力,二伯工作了几天后,实在受不了,便回家了。于是对父亲说:“你想去吗?这个工作丢了怪可惜的。”那时流行工作顶替,我父亲说:“只要不在这里背粪上那陡直的悬崖,做什么都好。”于是父亲便去了,后来父亲说,累虽然累,但和干农活,还是显得轻松一些。而且待遇比一般人好太多了,那时老师每月四十元工资,他一月能领一百多。父亲又是一个很节省的人,一月能将大多数钱寄回家里,母亲特别高兴。
一年后,父亲在厂里站稳了脚,便把母亲出接了过来,留下我和弟弟,由奶奶带着。那时厂里的领导瞧父亲踏实卖力,便在厂里给了父亲一间工人宿舍,父亲烤酒,并且给两人代班,母亲保窖,看管仓库,两人甜甜蜜蜜,日子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过年的时候,父母亲特意买了新衣服,给家里准备了两大堆礼物,表示着衣锦还乡了。可就在这一天,彻底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
母亲那天穿了一件皮毛衣服,虽然不贵,却显得雍容华贵。据母亲回忆说,她回到家,首先找寻我和弟弟在哪儿,给我们准备的礼物一直拿着,准备第一时间给我们一个惊喜。找了半天,看到弟弟在煤堆上玩耍,满身黑得像非洲小孩,母亲却高兴坏了,飞也似的跑过去抱他,可弟弟那时才两岁多,已经不认识母亲了,母亲去抱他,他吓得跑下煤堆,然后跌跌撞撞地跑向奶奶那里,边跑边含糊不清地喊:“熊外婆来了!熊外婆来了!”熊外婆是恐怖故事里的人物,大人都喜欢用这个来吓唬小孩。母亲伸出的手愣在半空中,眼泪哗哗像下雨似的满脸都是。
过完年后,母亲下定决心,走到哪儿就把我们带到哪儿。于是,我们一家四口“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到了厂里,我和弟弟在厂里很开心也很安全,厂里很大,有围墙,我和弟弟三年没有出过酒厂大门。
但好景不长,怀酒厂很快就被茅台酒厂收购了,在要厂不要人的背景中,父母立刻就下岗了。
因为平时节俭,父母有一定的积蓄,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这给父母一个不小的选择,是回去呢?还是留在这儿?回去吧,举家迁走又迁回,难免遭人耻笑。再说父母再也不想回到那一个要命劳作的地方了。可不回吧,做什么呢?
整整半个月,父母到处寻门路,最终他们决定做生意,父亲去茅台批发一些水果蔬菜,可却不好意思卖,怕碰到熟人难为情。可母亲不怕,光明正大挣钱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于是便让父亲照顾我们,自己上街铺摊子便开始叫卖。第一天便赚了好几块,可把父母乐坏了。从此,父母算正式入行了,开始父亲看见熟人还躲起来,可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那时我和弟弟也开始读书了,我二年级,弟弟一年级。那两三年时间,我们全家的时间观念好得残酷,我们没有看过电视,晚上八点准时睡觉,半夜四点起床,每天我们一吃完饭,差不多就准备睡觉了。半夜别人都还在甜蜜的梦乡里,可我们已经出发去街上了,那时摊位是要抢占的,先到先得,以防别人来强占摊位,一般都是我和弟弟看守,父母去批发,到了天亮,差不多都准备好了,我和弟弟就一起去上课。那时为争“地盘”,吵架是经常的事,我印象中就不知有多少次看见父母与别人为争一点点摊位而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那时候,我们一家四口节约用钱的过程,我现在想起来都心酸,恨不得一分钱都要摔成几瓣来用。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经过水果摊前,看着金黄的香蕉,特别想吃,因为以前根本没吃过,便鼓足勇气告诉母亲,可我们一直等到三年后才舍得给我们一人买一个,还是最便宜的那种。零花钱就想都别想了,我读到四年级,身上愣没有过一分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五年的时间,父母便着手在朋友的帮助下,准备买一块地来修建属于自己的房子。那时农村上城里来的都少之又少,更别说想在城里拥有自己的房子了,那就仿佛是天方夜谭。一开始父亲想回老家修,这样保险。可母亲执意在城里买地建房,但积蓄只够买地。母亲说买就买,一贯的当家做主派头。
又过了三年,着手修房置屋了,请阴阳先生看期辰,父母亲自设计,为了省钱,到处打听哪里的包工队最便宜,到处打听材料哪里又好又便宜,反复对比,尽量做到物美还要价廉。
可事有凑巧,我忽然就生病了,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我,偏偏在这个时候住进了医院,不知是那时的医术问题,还是医生不够负责,检查之后,竟对我父母说:“这个孩子,哎……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言下之意是我可能没救了,母亲还没有听完,不知哪来的力量,一把揪过医生的领口,瘦弱的母亲把那一米八个儿的结实小伙拉了个踉跄,母亲发了疯一样,吼道:“胡说八道,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可能!”
后来在父母的努力下,父亲几天内连抽了三次400cc的血输给我,我渐渐有了好转。可父亲却因为失血过多加压力过大,居然病倒了,一家的顶梁柱啊!母亲照顾我和父亲,还有个上二年级的弟弟,还要随时去工地看看房子的进度,不但如此,因为家里积蓄不多,母亲每天还要抽一点时间去卖菜挣钱,那一段时间,母亲累得简直是魂不附体,心力交瘁。
艰苦的岁月不堪回首,一晃已有十几年了,此时我有了工作,弟弟也有了出息,虽不是家财万贯,但日子还算殷实。
自从结了婚以后,单独买了房,刚搬家那几天,我一直睡不着,想到离开那个花费了父母多少心血自己住了十几年的房子,我心里总有些依依不舍。
因为工作忙,我有时几天才下去一次,有一次,我一个周才回去,刚坐下,母亲便放下手里的活,忙上忙下要给我做饭,说,好久没有回来,都瘦了,母亲非要给我小炒几个菜,我看着母亲忙禄的身影,俨然没有了年轻时的那一种刚毅和果断,我实在不忍心拒绝,边吃边和母亲聊天,她絮絮叨叨说个不停,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我一抬头,看到母亲满头银丝,脸上已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道道的皱纹,一直以来,读书,工作,有什么事都找父亲商量,连读大学的时候,都是给父亲打电话,因为母亲不识字,所以一直都很少与母亲坐在一起进行认真交谈,我想到这些,鼻子一酸,差一点就忍不住哭了出来。
也许,我在工作学习之余,应该多抽一点时间来陪一陪父母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