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情是怎么搞大的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圣女果绘画作品展》颖瑶 摄 《圣女果小小装饰画》颖瑶 摄 《圣女果笔袋》颖瑶 摄 《圣女果靠垫》颖瑶 摄本学期初,在学校大型项目式学习“春萌种芽 向阳绽放”种植活动指引下,我也和孩子们一起,领取了几包圣女果种子,像模像样地种起来。随着种子发芽,小苗一簇簇涌出,春天的气息在各家各户蔓延开来。每次上课,都有心急的孩子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圣女果才开花?什么时候才能结果?”
“早着呢!结果至少也得两个月吧。”
“啊,要这么久才能吃到圣女果呀!”
哈,新主题又来了!孩子们都见过、吃过圣女果,在没吃上自己种的圣女果之前,先画一画它结果的样子,或者品尝它的场景吧。
我把这一课命名为《圣女果影像记忆》,提供了三种思路,从三个场景去构想画面:圣女果在地里、圣女果在厨房、圣女果在餐桌。在地里即画它的生长状态,开花、结果、半成熟、可采摘的场景都可以画;在厨房可以画它装在各种容器里的样子,篮子、盘子、水池、砧板等,表现它端到餐桌前的状态;在餐桌就画享用它的场景,拌沙拉、水果拼盘、直接当水果吃等等。
孩子们的作品相当精彩,除了这三种场景,他们还把圣女果拟人化了,加入种种表情,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的小剧场,演绎着圣女果的小故事。
这么多好作品,让我喜不自禁,一一拍照收藏,正值科学组晒出“圣女果种植笔记”,我们美术组一商量,也趁着前海小学自然艺术嘉年华,办一个“圣女果影像记忆”作品展吧。说干就干,我把这创意和孩子们一说,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原计划展出60张,最后展出了100张。六一节前夕,展览在学校六艺馆与大家见面啦!展览海报由六(6)班廖若熙设计。孩子们上学放学,都会经过这个展览,看到自己的日常课堂作业变成学校美育场景的一部分,还是很满足的。这是圣女果课堂作业的第一件衍生品。
第二类衍生品来得更是水到渠成。“自然艺术嘉年华”第二届前海小学创意市集5月31日在学校运动场隆重举行。所有售卖的商品由孩子们原创手作,义卖所得将捐赠给藏区学校建设班级图书角。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早就开始期待了,利用课堂和社团创作了大量作品。商品的种类由最开始的40类爆增到80多类,其中孩子们的“圣女果装饰画”就是随机而生的。美术组买了许多原木小相框,作业往里一镶,标价14.99元的装饰画就成啦!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小相框让课堂作业上档次了,颜值还挺高!据说,圣女果装饰画和我的小楷,当天都是卖得火热的爆品,可惜都卖完了,我只留下一张不完整的纪念照,整理货物时随手拍下的。
第三类衍生品经过了中间商。我把《圣女果影像记忆》作品照片提供给淘宝厂家,定制了笔袋、抱枕,孩子们的作品变成了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生活用品,成为“艺术生活化”的真实案例。
福建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泊教授多次强调“为生活而艺术”的观点,他说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应当做好一个课程设计师,带领学生尝试多种做法,让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让艺术从美走向社会和生活。
回顾《圣女果影像记忆》这一课,原本只是许多堂日常课中的一个点,天时地利,借着“自然艺术嘉年华”的机会,小事情一步步整大了。有形的成果是展览,是装饰画商品,是定制笔袋和抱枕;无形的成果是学生亲眼见证自己的作品从课堂走向生活,被展览被使用,从中获得的自豪感、自信心以及继续学习美术的动力是不可忽略的。这也和新课改提倡的学校应举办多种类型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展示,获得艺术创造的成就感,增加学习艺术的自信心恰好吻合上,哈哈,于我而言,又获得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