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应从模仿开始(跟大咖学写作系列14—莫言)
- 01 -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全国饿殍遍野,他在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 02 -
在以后的阅读写作生涯中,莫言尤其喜欢鲁迅的作品。他曾说过“我愿意用我全部作品换鲁迅的一个短篇小说:如果能写出一部类似《阿Q正传》的中篇,那我会愿意把我所有的小说都不要了。”
在形容鲁迅时他更是直言:“只能用天才来形容鲁迅。从小就是受鲁迅的影响,一直模仿、一直努力的深入想超越,但受他的影响实在太深,始终不能也不愿从鲁迅的影响中跳出来”!
- 03 -
其实不止是莫言,当代的许多作家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贾平凹,余华,莫言及苏童四人被一个作家会议邀请;分别选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品进行创作。其中三人都选了鲁迅的作品,余华选了《孔乙己》、莫言选了《铸剑》、贾平凹选的则是鲁迅的《药》。从贾平凹的《秦腔》以及《废都》等作品中不难看出,作家贾平凹的写作风格特别是作品的人物表现上,都有与鲁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贾平凹不仅借鉴了《药》,还有鲁迅的其他著作。
- 04 -
在网络文学大学第一课的讲台上,莫言谈到了对初学写作的网络作家的建议:
“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一样,每个人在写作中,必定要找到自己的方式。无非离不开,第一是阅读,第二生活,加一条就是冥思苦想,再加一条就是反复地磨练,如果再加一条就是从模仿开始。就像我们过去在小学里写字的时候,让我们照着字帖描红,描的多了对字体就慢慢的掌握了。”
“一个孩子在初学作文的时候,反复的有意识的描写名家,模仿的多了,第一步先会很像。有很多的中学生写的作文很像鲁迅的风格。因为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课文里比较多。假如他既熟悉鲁迅的风格,又熟悉沈从文的风格,慢慢的会从更多的作品当中发现融入自己的风格。”
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来讲,刚开始先模仿,继而形成自己的文体很重要。
- 05 -
说到模仿,不禁想起几年前流行的一条有关高考让人喷饭的段子。
【金庸版】
尽管试卷题目古怪,而答题者的手法更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只见个个学子笔锋在空横书斜钓,似乎入境一般,笔锋所指,处处是大题难题。
【古龙版】
江湖中令人头疼的高考,据说也有人不头疼,但不头疼的人只有一种人,那就是死人。所以至今提起高考,没有一个不头疼的。一间教室,三十考生,六盏灯,人就这样坐着,均匀的呼吸,凝固的空气……
【琼瑶版】
老师,我一直在晕耶!进了考场,我晕,见了监考老师,我还晕,拿到试卷,我更晕了。我真的觉得我好无用,好无能,好脆弱,好对不起大家……
【甄嬛版】
小主今日考试倍感乏力,恐是昨夜梦魇扰了心神,都是最近琐事众多烦闷了些,加上早起后,背了点单词,不想那单词难背极了,愈加心烦。若能取消高考,那必是极好的!
【鲁迅版】
桌上有两张纸,一张是试卷,另一张也是试卷。初夏已经颇热,脊背上却一层又一层冷汗。题目照例是不会做了,先生的讲义上全然没有见过。责任似乎并不在我,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我耍棍,能行么?
【仓央嘉错版】
做与不做,题目都在那里,不多不少;会与不会,题目都在那里,不难不易。让我的眼走进你的试卷里,或者你把小抄递进我的手心里。默然,焦虑,寂静,哭泣。
【朱自清版】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看着试卷上日日见过的题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却无从做起。于是忆起《长歌行》里的句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想着,猛一抬头,却见监考老师在讲台上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
- 06 -
同样一件事情,但是不同作家的语气跃然纸上,个性十足。我想能编出这些段子的段子手也必定是熟读这些名家的作品并模仿他们的语气与辞藻来进行新的创作。
其实不光是写作,别的行业很多入门的初学者也都从模仿开始。例如国内的歌唱一姐那英在有一次接受采访谈及自己初学唱歌的经历时,是这样说的:我最早唱歌就是从模仿开始的,88年我到北京没有自己的作品。我是模仿苏芮,那时模仿苏芮的有好几个歌手,为了有更多的机会唱歌,我就开始模仿苏芮。她的咬字和气口,我都学习。也是机遇,让我拿到了《山不转水转》之后,没有人在我前面唱过的情况,我只能靠自己去掌握分寸,最后唱越多的创作歌,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我认为大多数唱流行歌的,重点还是要靠情感以及感觉,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从模仿开始。
- 07 -
作家韩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在写作风格和叙事手法上,和《围城》是有相通的地方。而且不光韩寒,应该说喜欢钱钟书作品的人很多很多,受到影响是很正常的。只有通过多跟名家模仿,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有可能会超越。
说到模仿并超越,最著名的例子是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南北朝时期庾信《马射赋》里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一句。甚至很多人只知道王勃的这一句而不知庾信。
所以,如果您是初学写作的写手,那就放心大胆得多阅读自己心仪作家的作品,从模仿入手吧。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跟大咖学写作系列文集
后记:
我是简书合伙人梧叶儿,3月25日前点击官方授权推广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4bf30b7a54db
充值或续费的简友们,在享有官方宣传的所有会员的所有功能权益福利之外,另有额外的福利返赠:月度会员10个简书贝,季度会员30个简书贝,年度会员100个简书贝,尊享年度会员1000个简书贝的返利。爽冲之后,请简信留言以便返利。
更多投资建议请看作为菜鸟,我是如何在沉浮的股市中赚得房和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