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裁,废图变大作
相信你有这样的经历:在景区照相,好不容易摆好姿势拍下照片,拿回家一看,照片的角落上有一个不认识的人静静地看着你。
尽管心头有些不快,但你只是嘴角一挑,熟练地打开修图软件,选择裁剪功能,轻轻往里一拉。一气呵成,快刀斩乱麻。
保存修好的图片,不带有一丝怜悯,如同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剑客。
可以这么说:不管是好的摄影还是设计,图片基本都是动过刀子的。裁剪图片有以下三个作用:1、提升设计感;2、二次构图;3、聚焦细节。
1、提升设计感
对于我们已经熟知的事物,只给出一个角落,也能想象出其它部分是什么样子。
我在一场讲座中,曾听过这样的观点,认为美来自于两个维度,一个是没毛病,另一个是不常见,蛮有道理的。
要创造不常见,那就要用不常见的裁剪方式,例如明明画面中有完整的元素,但仍将它们裁剪到只留一部分,营造一种陌生感,制造出一些想象空间。
下面这三张图片,不经裁剪直接放在PPT中比较平淡。
运用裁剪创造想象,每张照片只留半张脸,一种海报感诞生了。
下面这样一张图片,鸟形态是完整的。
为了让页面更有趣,可以只保留鸟的头部在页面中,相对大胆的排版更能抓住眼球。
在生活中,我们很少细致地去观察某个物体的局部。
但当这个局部出现在眼前时,我们也能够一眼看出它的来源,并且截取局部往往还具有简洁的美感。
2、二次构图
裁剪图片必然带来一个影响,那就是构图的更改。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重构的机会,制造新的空间用以放置PPT中的文字。
原始图片中的构图,往往不会考虑后期演绎的需要,主体有时在正中心,有时布满整个页面。
下图中小猫的头部是最清晰的,同时也处在画面正中心。
通过裁剪将小猫的头部挪到页面一侧,放置在三等分线的交叉处,这差不多也是黄金分割点,这样的构图既不失平衡,又富有生气。
裁剪时就预先考虑好了文字编排的需要,本例中,直接使用高度虚化的爪子作为文字背景即可。
裁剪时,如遇图片中有人物的情况,最好不要将人物的头、脚和关节裁剪掉,否则会感觉比较奇怪。
同时,也需要注意视线的方向,一般会顺着人物视线留白。
下面这是一张NASA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夜色中的地球蔓延着橙黄色的灯光,勾勒出城市的形态,非常漂亮。
但是,直接用这张图片插入16比9的PPT中,两侧留出了空白,同时,地球上方留出的空间太窄,不适合构建平衡的PPT封面。
把图片按照16比9的比例只保留上半部分,相对地就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供文字摆放。
3、聚焦细节
裁剪还能够聚焦细节,这一页手机介绍的PPT,看起来还不错,排版中规中矩。
对图片进行裁剪后,只突出介绍关键点,设计变得更大胆且有针对性。
只要明确了裁剪表现细节这个思路,甚至纵向的图片,经过裁剪也可以很好地应用在PPT里。
上面这张图片,我希望体现的是拳击的紧张感,因此只截取最具有杀伤力的部分——手,作为背景。
再如,下面这张照片。
如果直接使用,主体太小,裁剪后的表现力会强很多。
我们自己拍的照片,往往图片中杂物较多。仔细观察,下图画面中有锤子、有电线,甚至能看见地上的瓷砖缝隙。
工匠精神突出的是专注和手艺,那我们可以裁剪图片,让画面聚焦在用力的手和运动的器具上。
这样一来,画面的主题是不是明确不少?配合色调和光影进一步强化主题,可以做出这样的PPT封面来:
雕塑本来就在石头里,我们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黑白间设计工作室
致力于在美与实用间寻找平衡
让设计变得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