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己简友广场读书

读哲学,悲观主义者叔本华(16)

2022-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河边的依依杨柳

叔本华(1788- 1860),德国哲学家 。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

不同于他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质体,并认为他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

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

叔本华将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

叔本华认为,世界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

主体是认识一切而不被任何事物所认识的,是世界的支柱,我们每个人正是这样一个主体。

而客体则是我们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比如我们的身体。

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故而是不可分的。

叔本华认为人们的先天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关。

感性、知性和意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体化。

他认为一切表象的存在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其一是感性和知性,其二是意志。

叔本华是个涉猎广泛的美学家,他对音乐、绘画、诗歌和歌剧等都有研究。

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的一个可能途径,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他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