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超自律,也许他们只是做好了这一点而已(可能比意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景长安记)
许多人常进入这样一种状态,将自己放入一个舒服的环境当中。
对周围的事,老师布置的任务,
都是抱以一种能推则推,能放则放的态度,不愿去着手做任何“正经事”。
这种状况对于“意志力”偏薄弱的人可能很难摆脱。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到超自律呢?
是真的因为他们的“意志力”很强吗?
也有可能他们就是在这些地方做得比我们好而已。
(文末有总结)
-1-
拖延时的娱乐真的能让我们真正放松吗?
拖延与懒惰可能算是人的天性。
拖延着不去从事某项任务而去娱乐可能真的让人更加“放松”。
但其实这种“放松”往往都是不那么轻松的,
也就是说,不能起到很好的轻松的效果。
相反,会让人有满满的“罪恶感”,
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不相信自己。
即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类比于对别人的信赖,我们可以总结出:
通过克服困难,达到目标这样的一个过程,
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就拿我自己来说,
之前总是不屑于做一些事情,
一个简简单单的五百字报告,都会拖得很久,
直到要提交的最后一天才去做,
要复习的英语四六级也是推到快考的那个月。
但其实想一想,自己并没有在中间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太多快乐。
因为心里总有这样一件事情压着,
很小,但是想到要打开电脑,写,调整字体,打印出来整个过程,
就会觉得很是琐碎,于是一拖再拖。
但是其实真正做起来远远没有那么困难,
做过了之后再看反而是满满的成就感。
并且之前在要交的那一天我的心情是被影响到了的,
收作业的班委也越来越对我表示意见。
之后的自己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思考着解决的办法。
起因是那个平常看起来很温柔的班委也终于对我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来,
催促着我快点递交那份作业。
于是我向她保证:“我再也不会让你催了!”
可能是向她提出了自己的这份承诺,
又怕因为没有做到,最后被她所看不起,
就思考着怎么样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2-
“必须”往往是第一动力
有时候任务发下来的时候,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
能不能少写点,或者怎么才能躲过这次任务。
后来,最直接的观念转变在于:
思考着最近的一次空闲的时间是哪一段,
要花多久时间完成,
如果一次不行的话,下一次又定在什么时候。
这样的转变让我得到了很多的好处。
每一次有小任务的时候,我总是当天做完,交上去。
于是之后的时间里也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其实真正做起来远远没有那么困难,
做过了之后再看反而是满满的成就感。
我之前总是会给这件事情设想太多可能的困难,
于是为了逃避这种困难而选择拖延。
但其实我们在做之前往往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尽管去做,在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去想解决办法比较可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已然成为了一个成年人,
因此必须学着对自己负责。
而很多时候,我们在搜索如何让自己不懒惰的时候,
总是能看见许多让我们寻找到“动力”的建议。
但是真正的动力却好像并不容易显现出来。
其实在“动力”真正显现出来之前,
支撑我们的往往是“必须”两个字。
我必须要把这份报告早点写完,
必须要早点完成四级的复习,
今天必须要早起,跑步……
给自己设下一个这样的目标,
就会发现离克服懒惰又近了一步。
-3-
永远不要停止已经开始的工作
“永远不要停止已经开始的工作”
每次想要偷懒的时候,就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拿跑步来说,平时的自己经常会去操场上跑个几公里,
并觉得跑步并没有那么难。
看,我可是能跑五公里的人啊。
但是每到体育测试跑八百米的时候,
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超过我的时候,
心里就难免起了想要打退堂鼓的心。
而每次跑完八百米的那种死心也是不想要再经历一遍的。
之后从老师那里得知,
当我们跑八百米的时候,
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个“极点”的状态。
大致是一个无氧到有氧的转变的临界点,在六百米处。
所以当你能够熬过六百米那个极点的时候,接下来的跑步就远不是问题了。
之后的每次跑步与学习中,
我总是能想起老师关于“极点”的解释。
预计给自己留下一小时做题的时间,
却在四十分钟的时候就有些做不下去了。 于是心里有个小小人在告诉我,
算了吧,只有二十分钟了,留给明天吧,明天多加二十分钟。
但是其实我很清楚,明天的四十分钟时,我依然想偷懒。
大概这里面的四十分钟也就相当于“极点”的存在吧,
坚持一点,再坚持一点,熬过去就好了。
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能够安静地坐在那里看书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也能为你增加许多信心,
让你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够战胜自己,克制自己的人。
高中的时候我们被逼着交作业,时间一过就要受到各种惩罚,
来自老师或者家长、同学的“冷眼相待“。
但是当我们长成一个成年人的时候,
我们就要让心里存在一个小小人,
让它去扮演监督我们的教师的作用。
“永远不要停下已经开始的工作。”
除非你已经完成,或者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方法。
那么及时调整,并且在新的方式上坚持做下去。
我一直相信,能够提升自己自信的最好方法,
就是毫无条件地,严格履行自己许下的所有诺言。
当你还不确定自己可以做到时,就不要给别人或者自己承诺。
在你思考了自己的能力,做下承诺后,就一定要做到。
-4-
明日事,今日做
许多时候我们在做完今天的事之后,
就觉得似乎可以万事大吉,偷懒一段时间了。
这样做没什么不妥,但是长时间的过于清闲往往会让人安于一种清闲的现状,
等到再需要投入繁重的劳动中的时候,
就会再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
明日事,今日做。
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
反对自己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懒散的状态中去。
并常常为自己找点事做。
人们常说,该多多停下来,看一看周围的景色,不要匆忙赶路。
但我觉得人们常有的问题反而应该在于过于清闲。
因此应该为自己找些事情做,
从而克服这样一种懒散的生活状态。
明日事,今日做,
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它会帮助你培养无限的成就感与自我相信的态度。
等到任务再次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做得比别人更多,
拥有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就会迫切地渴望完成今日的任务,
并且渴望提前完成一部分明天的事情。
通过设立目标——思考如何达到——自我监督——达成目标,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自律与快乐。
(比如给自己定下明天早上稍微早点起床去操场走两圈,
上午完成20个单词的学习等)
慢慢地提升自己完成承诺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日积月累,下次就可以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同样,我们也会变得更加自律。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想颓废地躺在床上,不去做任何事情,虚度着时间。
因为内心没有足够支撑我们的动力。
此时仅仅依靠内心的”意志力“往往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这时候,我们要告知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状态了。
通过理性地思考,找到合理的手段方式,
通过强迫自己必须去做,让自己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到成就感与快乐,得到相应的正反馈。
这样,”自律“也就变得没那么遥不可及了。
-总结-
1、拖延时的娱乐活动并不能让我们真正的快乐,相反会增加我们的负罪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2、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动力时,“必须”往往是很有效的。
3、自我监督:“永远不要停止已经开始的工作”
4、今日事,明日做,容易帮你提升成就感,在繁重的工作中也会感觉到快乐
5、理性思考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不必简单依靠“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