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613)丹噶尔古城

2023-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自青海省会西宁市西行40公里,便来到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其临近青海湖东岸,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曾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以及中原与藏区互市的繁华商业重镇,素有 “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美誉。

    “丹噶尔”之名源自城外的东科尔寺,是古寺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建城之初,丹噶尔便成为军事要地,明朝即在此设置军营,演武厅、军火库、火药局、草料场、廒仓等设施一应俱全。清道光时期,丹噶尔营又升格为“镇海协营”,并驻有大量守军,负责环青海湖的军务,和保证当地商贸的正常运转,可见丹噶尔是座名副其实的“兵城”。

    丹噶尔能够名扬四海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其发达的贸易,从唐代起,这里就是唐王朝与吐蕃互市的主要开放口岸。内地的粮食、布匹、茶叶与藏区的皮毛制品在此交汇,高峰时古城内有上千家商户。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也将目光投向这里,英、美、俄、比利时等国商人纷纷前来开办洋行,从事青海羊毛的收购及贩运,以在国际市场上赚取丰厚的利润。丹噶尔遂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商城”。

 

    中外客商齐聚丹噶尔,使其融合了众多文化元素,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儒家思想激烈地对撞融合,形成多种文明和谐共生的局面。城中建有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也有金佛寺、文庙、清真寺,人们既可转筒诵经,也可朝圣孔子,还能上香关公,以及礼拜真主。丹噶尔又当之无愧地是座“文城”。

      多元的角色扮演催生了当地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与丰饶的特产,首当其冲的便是“排灯”。沿街商户在绸布上绘出自己的店名和商品,然后裱在木框架外面,中间再点燃蜡烛,夜晚即流光溢彩,十分华丽,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灯箱广告。而丹噶尔皮绣同样享誉中外,其是用马尾、马鬃等制作而成的丝线在牛、羊皮上刺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犹如栩栩如生的彩画一般,令人赞叹不已。

    祭海则是丹噶尔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清政府每年都要派钦差大臣召集蒙藏各部落王公、头人到青海湖会盟,而丹噶尔是必经之地,在出古城“拱海门”时,要举行祭海仪式,目的是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现在,景区又恢复了这一传统仪轨,但主要是为增添喜庆气氛,其娱乐的成分更浓厚些。

    近年来,当地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丹噶尔进行了深度改造,还原了其兵城、商城、文城的本来面目,并将它打造为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漫步其中,人们会被鳞次栉比的商铺所吸引,湟源里脊、爆焖羊羔肉、尕面片、狗浇尿无不令人垂涎欲滴,而精雕细琢的皮绣让人啧啧称奇,光彩夺目的排灯更是叫人流连忘返。古城丹噶尔正舞动着妖娆的身姿,期盼着您的大驾光临。

      2023.1.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