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其实是基于“阿德勒心理学”哲学体系的一本书。至于“阿德勒”是谁!我之前在em《自卑与超越》那本书的作者就是他。(在mo当网这本书大概十块钱左右吧)
本来是想写《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em看法,但是,总感觉自己才学尚浅,涉世未深,主要是em,em写学术相关的书,不仅读着累,而且写起来是真的难,还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不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读起来就轻松很多啦,通俗易懂的说理方式,简洁明了的对话设计,给人以“亲近”的感觉,写起来也舒服很多。
整书分为五章,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大致就是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系,影响,以及相处的方式,吧。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其实这句话充满“玄学”色彩,你品,你细品。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即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加安心。想起来一句有些非的话:比起忽冷忽热,还是孤独让人踏实。
去接受无法改变的,去改变能够改变的。我们不缺乏改变的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想要体会孤独也需要他人的存在。也就是,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如果只剩一个人,那我猜他第一件事,是去找吃的。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为“追求优越性“。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毕竟,谁不想睡得好,工资高,离家近,有人爱呐,en ?蛤?!)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这是“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阿德勒称“外部因果律“意思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为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长得丑不是找不到对象的借口,没钱,没才,没胆子,才是。)
优越情结。表现的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那些想要骄傲于自我功绩的人,那些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整天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优越情结。
夸耀不幸。就是说那些津津乐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长史各种不幸的人。这种人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通过诉说自己如何不幸,如何痛苦来让周围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担心或束缚支配其言行。阿德勒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具有特权”。(请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让个座,谢谢!)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虽然不同但是平等“,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在同一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虽然行进距离或速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平等地走进一个平面上。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一个人来真诚相对。(别在网络上批判别人了,谁也不是上帝不是法官,人是个人。)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如果我今天没有比昨天瘦,那我就,明天再说一遍。)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而且,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如果你听话,爸爸就给你买糖吃)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懒!才是万恶之源!)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但是,脸皮真的不用太太厚)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不能所有的人都围着你转。(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果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那就可以正面拒绝。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反正主动刁难你的,都不是什么好鸟,但爸妈真的是为你好。)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人在听到感谢和夸赞之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就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决定自己的是自己,而不是环境、教育或素质。既然生而为人,就没有「除了现在的生存方式,没有其他生活方式」这种事;既然生而为人,就永远都有其他的生存方式。——阿德勒
世界很大,个人很小。好好爱世界,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