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随笔散文散文

中秋月圆夜

2022-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天涯侠仙_3209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丝秋风一丝凉。立秋入秋已中秋,秋色秋景秋满园。在我的印象中,人们在中秋节的白天其实和平常的日子一样,同样需要出去奔波挣钱,而只有到了晚上也就是中秋之夜,辛苦一天的普通人才能回家孝敬父母、团聚妻儿、欣秋赏月。今年这个中秋之夜比往年来的稍早一点,上午是连绵的阴天,下午是连续的小雨,傍6点多就步入了黄昏时分,我想今晚估计欣赏不到中秋之月了。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讲,中秋节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中秋之夜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一家人一起观赏圆圆月,一家人互相聊聊生活的烦恼和远方的梦想!

     

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晚上7点多时儿子还在埋怨怎么中秋之夜看不到月亮啊?我赶紧给儿子解释,其实月亮一直在天上呢,只不过被暂时的乌云遮住了,今天是中秋月圆夜,月亮马上就出来了。听了我一番解释后,儿子还是不相信我的判断,他幼小的心灵总认为中秋节如果不能赏月,那就真的没意义了。但到晚上8点多时,皎洁的月亮奋力的拔开乌云冲出了层层障碍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赶紧叫儿子爬到阳台的窗户去欣赏又圆又明的月亮。中国人对月亮格外有感情,民间有月的节日,士大夫以赏月为雅事,古诗词中充满月的意象,也许反映了牢固的乡土情结。对于守在家乡的人来说,那在宅院上方升落的月亮是天天相见的伴侣,月的阴晴圆缺都会引发无穷的思绪。一旦离家远行,月依旧而家万里,就难免睹月思乡了。我陪儿子一边欣赏着中秋夜圆月,一边想起了李白对月亮对中秋之月的感怀。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咏月诗里,乃至在中国全部古诗词里,这首《静夜思》无疑流传最广,真正是妇孺皆知。它配得上这份光荣,不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而且无论文字还是表达的情感,都如此朴素、单纯又形象,是人人能够理解的。独在异乡,夜晚失眠,思念家乡,本来是很痛苦的事,却写得这样“静”,这样恬淡,这样有诗意。全诗中只有一个“霜”字,暗示了境遇的冷清,一个“低头”的动作,透露了内心的沉郁。

李白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们眼前在上演一个独幕剧。布景:花间。道具:一壶酒。人物:独酌的诗人。无言的主题:孤独。然后剧情一波三折。第一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现在诗人似乎不孤独了,有了两个酒友。可是,明月和影子都不解饮,算什么酒友,孤独依旧。于是,第二折,诗人起身歌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姑且把明月和影子当舞伴吧。第三折,苦中作乐了一番,诗人醉酒,领悟到只有死后在天上,像明月一样成为无生命之物,“永结无情游”,才能摆脱孤独。

人有两种孤独。一种是人世间的孤独,李白热爱朋友,他有许多诗是好友聚饮时写的,这种孤独好解除。另一种是宇宙间的孤独,人生短暂而飘忽,没有根基,这种孤独是人生的本质因素,唯有死可以把它解除,但同时也把人生解除了。《月下独酌》写的是这一种孤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