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01)
2024-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阅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这是李白的孤独,月与影追随着孤独的诗仙的一举一动。
在儒家文化中,“孤”和“独”都是失去亲人照顾的人,这两个字也都有令人怜悯、哀伤、同情的含义。而西方从“太阳”“惟一”发展出“孤独”这个词,产生类似庄子哲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负的孤独感。两个不同的文化,赋予了“孤独”不同的生命意涵。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蒋勋认为,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蒋勋在最近修订出版的《孤独六讲》中,以一颗柔软心书写让我们内心安定的力量,与读者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有人从中看到孤独,也有人看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烙印。独立面对世界之后,你更能知道它的价值。
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生容易,活容易,生活才难。除了柴米油盐,鸡零狗碎,还得面对人生的孤独。庄子、竹林七贤、李白、鲁迅、张爱玲,都是孤独的存在,孤独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丰富而华丽。蒋勋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鼓励特立独行,让每一种特立独行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