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离开还是留下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前两天刚得知给我做了两年脸的美容师纳纳回老家了,这次她不再回来。纳纳今年41岁,在上海十七年,曾在上海一家大的连锁美容机构做了几年店长,后来转线上APP 平台做美容到家的服务。我认可她除了她专业的技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是外地人,比较投缘。纳纳回家心有不甘,一来家里孩子大了面临考学很关键;二来老人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更别提再帮忙带孩子了;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这么多年上海打拼纳纳其实根本就没怎么赚到钱,尤其最近几年,对她而言上海的钱越来越难赚了。既然留下也赚不到钱,还不如回老家尽量弥补这么多年缺失的亲子关系,尽下孝道。
不止纳纳,一直给我们小区送快递的小孙也走了,快递公司的手机号还是通的,只是换了声音换了人。小孙老家有个争气的儿子,十四岁,偶尔寒暑假来上海跟着小孙收件,腼腆懂事。两口子在上海打工,租住一间十几平方的小房子,老婆帮雇主家烧烧饭,小孙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收件派件,攒钱给家里盖房子给儿子交学费,日子过得有奔头有干劲儿。只是年纪越来越大,小孙愈发担心自己的腰部旧疾,老毛病犯起来六亲不认,只能躺着,生产力大打折扣,这等于要了小孙的命,哪家公司也不养闲人,小孙这一走估计再难回来。
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自带淘汰机制,这么多年我见过混不下去的人悄无声息的离去,也见过本地父母为给子女腾婚房自愿离开生活半辈子的环境定居周边。来与去,离开还是留下,迷惘了多少人?壮志未酬身先死,割舍的是情感道不出的是情愫,对于这个选择题,想好想清楚,早作打算保持思考此刻尤为重要。
1.为什么来北上广深?
十几年前刚毕业,爸妈托人帮我在本地一所高校谋到一份做辅导员的实习工作,三个月的实习称得上百无聊赖,一天做不了一件具体的事。但真正让我下决心放弃的是一句话,另一个早我四年进美术系还没拿到编制的辅导员看出我心不在此,出于好意语重心长略显神秘的跟我说“市里不乏有钱有身份的人来咱们学校牵线搭桥,咱们院校的女教师挺有市场,嫁人一般不会太差。”原本对我来说模糊茫然的未来因为一句话瞬间清晰,留在这里未来将如同见了底的浅水。世间很多东西越简单明了越好,比如方法论、比如价值观,比如爱人的答案……但一个年轻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若有着一眼看穿的清晰通透真不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北上广深,给你的是一个预见不到的未来。
2.除了更努力还需要什么?
一个预见不到的未来不代表一定是更好的结果,对我们这些先天不足缺少资源的人来说,留下来意味着甩不掉的危机感,我们不介意多加个班,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怨言,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做的?
北上广深的大平台高视野毋庸置疑,你的前期努力可能会见到回报,但当这类回报变少,你的成长速度放缓,适逢要积累沉淀的时候你想过如何抉择吗?蹉跎岁月不适合任何人,尤其是我们。
举个例子,十年前上海房价均价两万不到,你工作几年可能积累资金二十万(也有可能家里帮你添砖加瓦)。当时这笔钱用来做一套小的二手房首付完全可以;而彼时,你还拥有一个投资自己的机会,学费也是差不多二十万,买房和读书两个抉择可能意味着两种人生。相信十年前这样的选择题摆在面前,对谁都如同割肉般难受。选择买房,你可能很快就拥有一个一线城市的准入门槛和归属感;选择读书你要再埋头苦干几年,但毕业之后若拿到更好的offer,也许能够加速度缩小自己拉下的差距以及奋力追赶房价上涨的速度!
我只能说十年前你怎样抉择,人生的轨迹都不会太偏离,两条路没有哪一条更短也没有哪一条更迂回,因为两条路机会成本基本相差不了太多。而十年后的上海,十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两条路摆在你面前,我相信这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白板上已默默被擦去买房的那个选项。今天上海的房价基本4万起,与我们隔不了几条街的闸北,一套老公房,因为行政区域新的划分变为北静安,房价直接飙升至十万一平,这套30平的老公房中介挂牌300万起。所以这个时候你若问我离开还是留下,我会告诉你如果你有深耕自己的机会那么你还是可以留下,一线城市的工作履历以及更好的教育背景会保证你日后在任何一个渴求发展的二、三线城市都还能保有不错的竞争力。
所以除了更努力之外,离开还是留下更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醒的规划。被房价打压的不是你一个人,唉声叹气颓丧气馁没有意义,当未来投资不起的时候,规划自己,计划自己的路让自己保值是唯一对策。
3.你懂得对自己的利益锱铢必较吗?
如今北上广深高房价和更严厉的户籍制度绑架着所有外来人口做梦的权利,留下有可能遇见一场不期而遇的爱情,多么美好!但再美好梦也要落地,除养老住房之外还有更加激烈的一场资源争夺战—教育。
某君上海工作十二年,教育背景工作履历都很不错,年缴纳个税近20万,社保远超3倍沪平均工资,但脱产读书的一年半停交社保和个税,居转户顺延一年半。当其居住证年限满7年信心十足办理转户程序之时,发现前一份工作竟然给自己足足少交了十个月的社保。居转户政策刚性严厉,84个月社保少一个月都不行,补缴更不被认可。就这样某君无奈再等十个月。倘若这期间他的下一代适逢幼小衔接那么公立小学肯定不能考虑,好的私立一样看户籍,再加一条看你的关系人脉,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弹性条件这条若隐若现的杠杆岂不更难逾越。某君即便再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公立小学调剂,且申诉无门。表面上这只是少交了十个月的社保问题但耽误的可能是下一代的教育大计。
所以你在上海的每一份工作都要细心过问社保和个税缴纳问题,不要怕麻烦公司麻烦HR,对自己的利益你若不计较别人才不会在意。除了规划自己还要保障自己,懂得对自己的利益锱铢必较。
附几条居转户参考条件
(二)持证期间按照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三)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或者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技能或者管理岗位年均薪酬收入水平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以不受第五条第(四)项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4. 北上广深,还有什么是你放不下的?
某君前同事,四十岁出头前500强百万年薪外企高管F君,在北京住着市值千万的房子,开着BBA的所谓豪车,出入五星级酒店,主持着小至全国范围大致全球范围与“APEC等量级别”的会议,与各界商务人士企业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F君在几个月之内经历身边三位相仿年纪、相同人生轨迹的朋友同事相继离世之后,消失了几个月,突然带着老婆孩子和一条狗再次出现在了朋友圈,背景已经由坐标北京换成了洱海,隐匿在重霾之下的首都千万房产变为苍山洱海间一栋前庭后院整齐的民宿,一家三口已然过上了朋友圈里那种最易被拉仇恨的标准典型生活。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北上广深,还有什么是你放不下的?也许是还没有想明白,也许是不够勇敢。
5.你会心理建设吗?
来上海十年,在这个以本地人为主的公司,曾被人当面提及“硬盘”二字,转帖也明显暴露其地域狗倾向,起初我也会不开心,时间长了真不那么介意了,很多同事会意识到自己口误马上改正,我更愿意相信大家只是习惯问题,本意向善,其实和身边很多上海姑娘小伙儿都是真心的朋友。所以你要有能力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有时候你觉得是伤害,那么好吧,它就是。但你没有必要自己放大这种伤害。要知道很多带有地域歧视的人也许生活的并不那么如意,他们占有社会资源的能力正岌岌可危,除了谩骂与歧视这样软弱的手段之外他们拿不出更有效的办法。相反真正强大的人是没有时间做这类事情的,强大的人与其外在相反的是他们的内心柔软无比。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七毛的那篇《对啊,就是嫌你穷才分手的啊》,整篇文章沪飘的血泪史跃然纸上,我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完啥念头也没有就想着给她打赏,让她赶紧买瓶洗发水别再用洗衣粉洗头了。那时候的七毛还能住着上海的群租房与男友相拥而卧,捱过一个个艰难的日子,靠着拼命工作熬夜写稿等待生活的转机。可现在一轮又一轮对上海群租房的疯狂整治接连出台真的不知道这些九零后零零后,这些刚搬出学生宿舍的大学生们在上海最需要温柔关怀的头几年还能在哪里安身立命?还好七毛是争气的,生活最后没有太亏待她。
这里每个人都很累,但每个人都不想走……
图片来自网络上海如今正在死守2480万沪常住人口“红线”,努力调控人口总量和结构,我们不去评论这样的政策对大城市的活力和聚集效应有什么影响,也不去讨论这样的政策是否真的是“逆城市化”,更无需感性讨论政策是否太现实太残酷。四通八达的网络交通让每个人更便捷更迅速的来到上海,上海似乎永远以最开放的姿态敞开怀抱海纳百川,但只有到来的人才知道这里无形的准入门槛正越来越高,使出最多的力也有可能让你只迈的进半条腿。如果在这里打拼很久,如文章开头的纳纳那样收入去掉生存成本依然所得和在老家相差无几,还是早打算早准备更切实,离开也许真的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