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习的基础乃是学习互联网
我在简书上有一个连载“数字化生存”,专门总结数字时代如何利用各种工具以实现高效率的工作和学习。做这个项目的起因是有感于这两年在线教育及mooc风生水起,互联网颠覆教育产业的宣言也此起彼伏,而其形式,依然停留在课堂授课阶段,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们理解互联网对学习的重要意义。也因此,我认为,所有互联网学习的基础就是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读起来似乎有点绕口,不妨继续往下读读我的理由。
互联网是什么?
这个话题或许过于宏观,但并不妨碍我们从微观去观察。从字面上说,互联网是一组不计其数的计算设备所组成的网络,而这些网络上传输的就是信息。互联网之前,信息往往是由专家学者生产,通过官方指定的渠道(出版社、杂志社)加工,供给普通读者消费。在过去,报纸杂志、图书担当了信息集中扩散的角色。
而现在,互联网一举让之前分散在各处的信息生产、加工、消费整合在一起,彻底改变了这一产业链上所有参与者的位置,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消费者在消费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这也直接导致了传统意义的媒体行业——这一曾经上通下达的中介机构面临瓦解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看到了互联网的价值所在:信息的产销地。以此来观察如今的互联网公司:搜索公司让信息展示和交易变得可追踪可量化;电商则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需求进行匹配优化;社交工具实现的是信息的生产与不同范围的传播(消费)。
为什么要学会互联网?
互联网或许是人类历史最具颠覆性的创新之一,这一技术从开始萌芽到如今不过半个世纪,却正在深刻的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你可以作为路德分子去质疑、嘲笑甚至抗拒互联网对于你自己的“腐蚀”,但这些举动就像螳螂挡车一样的无力。当一切都比特化的时候,你中世纪式的生活方式只有两种结局:因珍稀而金贵抑或因珍稀而被淘汰。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是截止到目前最大的信息产销地,海量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已经远远超过人脑的处理能力——这也正是人类逐渐在机器面前变得自卑的原因,但我们往往忽视一点,纵观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史,一场战役的胜负或者一个国家的强弱,并非取决于拥有了多少信息,而取决于是否在正确的时候掌握到正确的信息。这在互联网时代同样适用:你成功与否并非接触到多少信息,而是能不能接收到准确且合适的信息。
在信息缺乏的前互联网时代,人们没有可能面对海量信息,为数不对的信息处理要求还不构成对人脑处理能力的挑战,因此上述朴素的真理几千年来一直深深藏在人们的心中,直到进入一个以数据为驱动力的新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生产消费变得出奇简单,从论坛、博客到现在的微博,信息生产的成本在逐渐下降,与此同时,从在电脑上读长篇大论到利用手机浏览只言片语,信息消费的时空限制也越来越少。从匮乏到过量,不过是十几年的时间,这尤以中国为代表。过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仅在物质上也在信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而如今,物质的满足同时也拉动了人们对信息消费的巨大需求。今年1月份的CNNIC报告里,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亿,中国网站数量达到320万个,中国网页数量1500亿个,年均增长22.2%。
这些数字真切反映了我国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热情,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并未在互联网时代得到理解。尽管每个招聘启事上都写着“熟练运用办公工具”,可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职场培训,没有人告诉你互联网是什么,更没有告诉你如何用好互联网。当你满怀热情地一头扎进互联网的信息里,扑通几下之后就被信息淹没了。
当我们学习互联网时,我们要学什么?
在Clive Thompson去年出版的《Smarter Than You Think》里有个关于教育的章节,Thompson讲述一系列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案例,这些发生在国外中小学校的做法也非常值得我们的借鉴,下面我来梳理一下:
-
中小学生的写作课不再是交给老师来评判,而是发布到公开的blog上。一开始,学生们只是自己写自己的内容,后来他们在阅读其他同学的博客时还会大段大段的写评论,有时评论比正文写的都有意思。
-
给中小学生开设编程课,教授最简单的编程思想,其目的有三个:让学生们从小就懂得网站是如何建立的;充分理解机器语言(逻辑)与人类语言(逻辑)的区别;学会从错误中吸取经验(debug)。
-
利用Twitter让孩子们学会与陌生人交流。Twitter的意义不仅仅是碎碎念,同时也是交流的场所,如何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与陌生人理性交流成为这个课程的核心。
-
学会使用Google。学会Google是正确进入信息海洋的第一步,首先你要了解Google搜索的特点,比如你能分辨出Google搜索结果里的广告链接和正常链接吗?其次,如何正确利用关键词、符号以及他们的组合来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你是否知道“ 关键词+filetype:文件后缀名(比如pdf)”这个组合可以搜索指定格式的文件?
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但我们却缺乏最基本的互联网理念和工具的启蒙,于是,你看到一群读遍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的人,还会看到另一群被邮件、微博搞的精神恍惚的人,还有更大一部分沉迷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