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没有立场,才看见所有立场 | 敦刻尔克

2017-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茶岛

《敦刻尔克》上映一周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

故事发生在敦刻尔克的沙滩上,被敌军包围的英国军队,需要撤退。而英国的盟军 - 法军,在守着最后一点防线。

先来说说经历了四艘沉船,到第五艘船才得救的逃生小分队。

在这场撤退中,每个人都想生还。而有的人的求生欲比其他人更强一些。一开始就出场的小兵甲,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在等待救援的沙滩上,遇到求生欲同样旺盛的小兵乙。两人抬着伤员,扮作救人分队,希望登上医疗船。

可是,伤员送上去了,逃生小分队却被赶了下来。然后,医疗船被炸毁了。

逃生小分队,又入海,扮作医疗船上的幸存士兵,被第二艘船接走。

终于,吃上东西,喝上水。船舱里,洋溢着温暖的希望。

这时,船又被鱼雷击中。

岸上是茫茫的,等待救援的人。

海里是漂回来的,被炸毁的尸体。

被接回岸边的逃生小分队,坐在沙滩上,看到一个绝望的士兵,径自走向海里,自杀。

小兵既理解他的选择,又困惑于,这真是唯一的选择了吗?

之后,他们躲在一艘弃船里。

涨潮,出海,沉了。

游向军船,发现军船也正在下沉,周围全是汽油。

汽油被引燃。小兵甲在水里被一只手,拖着,最后一刻,才上了船。

得救,回家。

人有这种时刻,抱着一个信念,咬着牙。

一一次看到希望,为之努力,然后绝望。

继续咬紧牙,咬到牙都要碎了。

既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降临,也不知道希望什么时候来到。

内心也是求生欲和绝望的对抗,谁也不知道,哪一个会赢。

成功大撤退,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多少次死里逃生的结果。

一艘从英国出发的小船,载着老先生,他的儿子和一个青年帮手。

在他们驶向敦刻尔克的途中,救起的第一个人,就叫他士兵长吧。

士兵长,原本是在组织救援工作中,叫别人保持沉着冷静的人。

经历了炮火和死亡。

死里逃生的他,蹲在船尖,像极了一只失魂落魄的囚鸟。

他不愿再回到敦刻尔克,看着船开向自己刚逃离的地狱,几乎崩溃。

青年帮手问老先生,他是懦夫吗?

老先生说,他只是不是他自己,而他有可能永远也做不回自己了。

听到战火的声音,士兵长和老先生起了争执,失手将青年帮手推到楼梯下。

士兵长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震惊。

老先生的儿子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

当士兵长第一次问他,青年帮手怎么样了的时候,老先生的儿子说,很不好。

随着小船越来越靠近战争,老先生的儿子看到了战争中生还的不易。

他可能对士兵长多了一些理解。

当士兵长第二次问他,青年帮手怎么样了的时候,老先生的儿子犹豫了一下,说,他没事。

尽管这时,青年帮手已经死了。

老先生看着他的儿子,点了一下头,肯定了他的做法。

最后,小船载着满船的人,回到英国。

躺着青年帮手的担架被人抬下船,老先生的儿子回头望了一眼士兵长。

不知道他以为士兵长没有看到担架时,有没有不忿。

其实,士兵长还是回头看到了掩着白布的担架。

他只是躲过了老先生儿子的目光。

听说,战后有心理创伤的人不少,既无法面对战争中的经历,也无法接受被这段经历改变的自己。

不经历的人,也许永远无法懂。

电影里,最有英雄色彩的,应该是空军。

当敌军飞机轰炸救生船时,大家都在渴望空军的拯救。

两架空军出现。一架的油表坏了。

空军A问空军B的油量,冷静的计算着自己还能飞行的时间。

空军B在击毁几辆敌军飞机后,自己也不幸被击落。

最后被老先生的船救起。

英国上岸后,有人质问空军B:空军,你当时在干嘛?

空军B有些不忿,老先生宽慰他说:船上的人知道你都做了什么。

空军A在应该返程时,看到一辆新的敌军飞机。

在自己安全返程和大家的安危中,纠结了一会。

最终选择用最后的油量,击灭了敌军飞机。

最后,滑落在沙滩上。

点燃飞机,被俘。

我以为,空军A会机毁人亡。

没有在最英勇的时刻牺牲,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

不知道战俘的日子怎样。

如果被营救,会有人知道他就是那个英勇的空军吗?

还是也会被质问,你当时在干嘛?

电影没有提敌军是德国。

唯一有国家概念的,是联盟的两个国家:英国和法国。

排队等待救援中,可以看到英国和法国各自的抱团。

法国的士兵不喜欢英国的小兵甲排在他们的后面。

英国的救援告诉法国士兵,那是英国的船,不让他们上。

逃生小分队,也是一个抱团的小组。特别是团队初始成员:小兵甲和小兵乙。

当第二艘船被炸沉时,小兵乙在甲板上,准备跳船。

但他看了眼关着的船舱,奋力去打开了船舱门。

船舱里的逃生小分队,游向这一丝希望,免于淹死。

当救援小船拒绝小兵甲和小兵丙上船时,小兵乙又扔给他们一条绳,让他们可以拉着,回到岸边。

在第三艘希望之船被枪击时,逃生小分队要推一个人出去,减轻船的重量,以便被涨潮的海水带入海。

可,出去就是死。

小兵丙提议让小兵乙出去,说因为他没说过一句话,肯定是间谍。

小兵甲拒绝这个提议,让小兵乙说话证明自己。

小兵乙沉默了一会,还是说话了,是法语。

法国小兵,在一群要撤回英国的英国士兵中间,格格不入。

可对于小兵甲而言,他们是拥有协作友谊的战友。

小兵甲说: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想要活着离开而已。

英国撤离成功后,英国的总指挥说,他要为了盟友法国的撤离,留下来。

抱团这事,就是这样。没有正确,也没有错误。每个人有各自的立场和局限。

我没有把这部电影当做敦刻尔克大撤退这场战役看,而是看到了每一场战争中,可能都有的一个侧面。

诺兰看似拍了一个没有立场没有情感的电影,但从他选择从无名的人切入,表现他们不同的勇敢与怯懦,我还是感受到了他对不同立场的人的理解和温度。

我们看着大场面的战争电影,为英雄而呐喊,为胜利而振奋,为英勇牺牲而落泪。对战争里每一个苦苦挣扎的人们,莫名死去的人们,怯懦的人们,何尝不是无情?

人生百态,都情有可原,才是常态。

其实没有一个电影,能囊括一切角度和内容。战争本来就无情,每个人本来就渺小而无助。偶尔,我们是否也可以不去赋予它浓烈的感情,不去英雄化?

偶尔,我们就讲讲,战争的焦虑与无助。讲讲,普通人,在生命的某一个时刻,在纠结中,做出一个更好选择的不易。

1.不是流行一句话,“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有时岛主更喜欢,克制讲述的故事。

2.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到电影和文学的区别。文学是给人想象空间的,电影刚开始也是走的这条道路。可后来,电影发现自己和文学不同,是掌控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可以牵着观众走,不用观众想象。自此,和文学分道扬镳。不知道这个道理是不是真的,但岛主还是喜欢给人想象余地的电影。而这部电影还有大量的想象空间,喜欢脑补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3.最近,有那么几部电影,被人们用来给别人贴标签。人可能因为很多不同的原因喜欢一部电影,也可能因为很多不同的原因不喜欢一部电影。只看得见一个立场,并站在这个立场上理解全世界,有点可惜。

Upamanyu Bhattacharyya - 电影三条线

周 末 愉 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