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高嵋山
郑重声明:九月星空推荐团推荐,本文系首发原创,文责自负。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天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院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等亭畔路三叉。
高嵋山用一首曾国藩的诗来开篇,写一篇《秋游高嵋山》的散文。
高嵋山位于湖南娄底和衡阳的交界处,离我家小镇不过十多里路,山下有一条涓水河穿越而过,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就在高嵋山下。
从白玉堂后面一条小路登高嵋山,是最近也是游人最喜欢走的路了。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和老婆从小镇出发,开车几分钟就到了白玉堂景区。
白玉堂景区在疫情期间,已经停止对外开放,秋日的阳光下,景区内几乎没有一个游人,我围绕着景区拍了不少的照片后,就沿着一条水泥砌成的登山小道,开始爬高嵋山。
进山的小道旁,各种杂草丛生,路边的菜土里不时看到村民种的冬瓜藤上,结着硕大的青色冬瓜。菜土里的萝卜,白菜长势喜人,山上空气好,小溪里有汩汩不断的溪水流着。
开始爬山的感觉是非常兴奋的,天气好,又不太热,最适合秋日爬山锻炼身体。沿着人工修建的水泥梯,我们爬到了半山亭,已经是满头大汗,双腿有点酸痛了。
也许不是经常爬山,运动量少的原因,爬了一半就有点爬不动了,在半山亭喝水休息片刻后,又继续向高嵋山顶出发。
越往上爬,路越来越陡。而且人工修建的登山梯到一块大石头处就断了,大石头上砌了一个水泥墩,上面竖着一根长长的木杆,木杆上挂着一面红旗。
老婆爬到红旗处,就再也不肯继续往上爬了,登山之路只有一条狭窄的,从石头缝里延伸的山路。
我坐在大石头上休息片刻,养足精神后又开始向高嵋山顶出发。在没有路的山脊上爬山,犹如在刀背上行走着。
高嵋山上怪石林立,一个个巨大的石头横卧在山脊上,挡住了登山之路,我几乎依靠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树木攀爬而上,从石头之间钻过去。
山脊像刀面,人在刀面上走得特别小心,稍不留神从刀面上掉下去,不说粉身碎骨,那也得脱层皮。因此,攀登高嵋山不能有丝毫大意,而是小心翼翼地往上爬。
越往山顶,怪石越多,有一只巨大的石头像拦路虎一样挡住了登山之路。有人在巨石上刻下“拦路虎”三字,告诉游客拦路虎挡住了我们的道路。
拦路虎被拦路虎拦住,我得另想办法另辟蹊径,好在拦路石旁边有一条小径,借助杂木可以绕过去。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手脚并用跨过那块巨大的拦路石后,我以为登山之路没什么障碍了。
岂料越往上爬,山势越来越徒,山脊越来越窄,山上的石头越来越多,两边是高耸的石壁,我是在石背上攀爬。
好在山脊上杂木很多,石头缝里长出的树木成了天然的保护神,让我不用担心从刀面石上掉下去。
高嵋山,当地人并不叫它这个称呼,这是因为曾国藩的那首诗:高嵋山下是侬家,后人便改叫高嵋山。
其实高嵋山的原名叫“刀面山”,山就象是一把刀面,人在刀面上走岂不提心吊胆。
当地人也很少去爬高嵋山,因为那刀面一样的山脊上,怪石林立,杂草丛生,没有人愿意去冒险登山。
现在,随着白玉堂的开发,山脊上的杂木被砍掉,勉强给登山爱好者提供了一条小径。
但是,在刀面山上攀爬,还是非常危险的,不是体力特别好,有登山经验的游客不建议去爬刀面山。
高嵋山还没有进行人工开发,处于原始状态中,去登高嵋山者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当地人是不怎么去爬刀面山的,我也是第一次爬高嵋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精疲力尽地登上了山顶。山顶上有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还有人在山顶巨石上刻了“高嵋山”三个大字。
我在山顶上拍了一些照片,都是一些巨大的石头,横卧在山顶上,千年不曾变过的姿式。
我想这高嵋山顶上为什么多巨石,这些巨石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刀面山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或许是一个亘古之谜,不是我能难了解清楚的。山顶巨石之谜,只有到岁月的深处去查找了。
过了山顶下去另一边就是衡阳地界,山脉绵延,苍山翠竹,郁郁葱葱。秋日登高望远,一群大雁从天空中飞过,往衡阳方向飞去。
下了高嵋山,我想起了曾国藩的那首诗,想起了“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登高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