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的辩经声
图文/拾光旅客
离拉萨桥河边不远,就是西藏最高学府—西藏大学,作为藏区最高学府,我本想进去参观一下,细思之后,又觉得自己这番游客打扮不太妥当,最后也就没有进去打扰,过门前而不入,唯观望一眼,一眼别过,遂改道去了色拉寺。
色拉寺,全名为色拉大乘寺,我来拉萨造访的第一座寺庙,它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在拉萨三大寺中,色拉寺是最后修建的一座,寺院座落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因传说山下原来长满了色拉(野玫瑰),故而得名色拉寺。始建于公元1419年,是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协受宗喀巴委派,主持修建的,寺内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扎仓(扎仓意为专门研究佛学学科的学院)、结巴扎仓、阿巴扎仓及三十二个康村(寺院最基层的组织,僧侣食宿和起居作息之处)。但色拉寺最著名的并非寺庙建筑,而是这里的辩经,我此行也主要是为了看辩经而来。
色拉寺正门中午时分进的色拉寺,在寺里先是东窜西走,略略的走了一圈,一圈走下来,发现游人不多,主殿措钦大殿那里也没几个人,大殿前是石板铺就的小广场,石缝间有零星的杂草,不知是僧人忘了清理还是故意为之?我倒觉得这并不妨碍参观,反而给冰冷的石板地面添了几分活力与生命气息,如此甚好。
当我走到寺院围墙附近时,发现了一只猫,见它逮着了一只硕大的老鼠,估计是被我的脚步声吓着了,叼着老鼠匆忙逃窜,躲到某个角落独自享用美餐去了。拉萨街头,特别是寺庙周边,流浪猫,流浪狗特别多,色拉寺附近就有好多,慈悲的人们不忍杀生,但如若流浪猫狗不加治理,迟早会泛滥成灾,或许有一天将会成为拉萨这个城市的治理难题之一。不管怎样,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小动物们能在此寻得安身之所,暂时避开了饥饿与严寒,对它们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像是没有饥寒人间天堂。
眼看辩经时间将至,寻着辩经院而去,碎石子铺成的院子,地上散落着僧人的坐垫,供众僧人辩经之用,辩经下午三点开始,我来得略早,挑了一处绝佳位置坐下,等候好戏的开场。
“辩经”是藏传佛教弟子修习“五部大论”的重要课程和方式,既是学习内容,也是彼此交流的一种方式。作为游客,必须遵照这里的游客须知,内容和其他景点大抵相似,唯有一条我觉得很有意思:不得拍照(相机除外),这点我有点想不明白,既然手机都可以了,为什么唯独相机不行?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信徒观众渐多,僧人们也陆续到场,辩经马上就要开始了。
辩经的院子僧人们差不多到齐后,辩经便正式开始。他们三五人分一个小组,还有一位大师傅坐在旁边,手里拿着类似点名薄的小册子,这位大师傅想必应该是负责监督和考核的老师,端坐一边,四处观望,很霸气。刚开始有的小组没有讨论起来,听到的只是人声的吵杂,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组加入讨论,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整个院子萦绕在辩经声中,咿咿呀呀,热闹而且激烈,引人入胜。特意凑近三位师傅,想近距离听听他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可是我错了,完全听不懂!但从他们的神态,语言,身体姿势,特别是啪啪拍掌的姿势看来,确实是很厉害的样子,单从气势上,就可以吓倒对方,厉害了,我的僧人们!
僧人们席地而坐开始辩经辩经至激烈时,僧人们手舞足蹈,声音高亢,却神态淡定,说话有条不紊,虽然周围围满了前来观望的信徒和游人,对他们来说却如若无人,或许对此,多年来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修行的目的不正是忘却外界的纷繁复杂,提升自己内心的修养造化、淡定于世吗?说实话,有时候我挺佩服他们的, 每日枯燥的学习、打坐、辩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不知疲倦,反而乐此不疲。修行对我来说是一件艰辛而枯燥的差事,但于他们来讲修行却是一件幸福而且愉快事情,令他们能够诚心于此、潜心于此、醉心于此。
辩经持续了近一个小时,辩经完毕,僧侣们面带笑容,似乎收获颇多,会心而笑。
色拉寺小巷里的游客 色拉寺寺庙的藏式窗户 色拉寺外出归来的小喇嘛,其中一个看到镜头害羞的低下了头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