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 | 做一个有诺必达的靠谱的人
做一个靠谱的人,不能仅仅是靠沟通力,靠嘴上说的,更要靠行动力,靠手上做的。
行动贯穿了我们的一生,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动。
按时完成任务,要求我们要有极高的行动力;努力完成目标,要求我们要有极强的行动力;甚至连最简单的吃饭睡觉,都需要有行动力。
今天想要来说说,在做完承诺之后,要有行动力去把承诺变为现实。
01
2019年的1月份马上就要过完了,在2019年初大家一定都给自己立下不少年度目标吧,1月份的目标完成的怎么样了呢?
可能有的人觉得,这才1月份,还有11个月让我去完成目标呢,不着急。
那你回想一下去年、前年、大前年,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情况呢?年初不着急,年尾干着急。
小鱼是一个热衷于定目标的女生,定目标的时候信心满满,感觉自己一年能活出720天,什么事都能完成。
就拿2018年的目标来说,小鱼在2017年底一口气给自己定下了50个目标,包括读50本书,减重10斤,练出马甲线,对自己好一点,月收入增加等等。
结果到了2018年底,50个目标的完成率只有1/3,大大低于自己的预期。但小鱼依旧鸡血满满,认为只是有种种原因耽误了自己的事情,19年一定能做到。于是又给自己列出了50个目标,基本与18年的目标相同。
聪明的你猜猜看,小鱼2019年底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长期这样循环往复地立下目标→完不成→继续立目标→再完不成,就非常容易给大脑形成一个固有想法:反正立目标也不要钱,先立着,完不完的成就再说吧。
这样我们就丧失了自己对自己的信任,久而久之会变成一个没有办法完成自己既定目标的人,变成一个不靠谱的人。
02
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在意礼节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非常会客套的国家。
“哎呀,今天正巧没空,下次有机会我请你啊。”“这次见面聊的真开心,下回有机会再聚。”这类话语在我们的日常寒暄中都不少见,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也就习以为常了。
但德国人恰恰相反,是非常严谨一板一眼的,如果德国人遇到了中国人的客套,就会把它当真。
比如罗振宇曾经在节目中就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发生在一个北京的朋友和一个德国的朋友身上,我们为了方便区分我们就把北京的朋友叫做小京,德国的朋友叫做D吧。
小京和D是在小京出差去德国的时候认识的,有一次D来北京出差,打电话问小京有没有时间,出来小聚一下。
很不巧,小京恰好不在北京,而在D回德国之前也没办法赶回北京,于是小京因为客套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没关系,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吃饭。”
本想着这是一句客套话,两个人客套一下就该挂电话了,没想到D来了这样一句:“好的,我大概后年8月会再来一次北京,我们现在把吃饭的时间定一下吧。”
这个故事讲完,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感觉。会觉得D不应该这么严谨吗?客套话何必当真呢?但生活中免不了真的有会把这一类客套话当真的人。
面对这种人,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承诺当做客套话而不去完成这个承诺,就会让他人觉得我们是一个不信守承诺的人,会因此丧失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很可能会因此丧失很好的机会。
03
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都要注意做一个有诺必达的人,不轻易许诺,给出了承诺就尽力去做到,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要实事求是地解释好原因,而不是给自己没有完成找借口。
一个靠谱的人,常常是有极强行动力的人,但也并非是所有事情都必须要有行动力,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