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式“崇高”
刚刚陪儿子看电视,电影频道《铜牌小车手》。小学二年级的单轮车赛车手刘坚强,不顾自己已摔伤的膝盖,坚持参加比赛,几次咬牙抜力,最后在终点附近狠狠摔倒。眼看小选手疼痛难忍,我心里咯噔一下,谁知,他的爸爸和奶奶非但没有心疼,反而还皱眉担心他起不来,挺不住错失比赛,呼喊助力,让他坚强爬起来,同学们也是鼓气加油“刘坚强,你一定要站起来!”
然后,这个孩子再次咬牙爬起来,因为膝盖摔得严重,已经无法伸直登车轮,单脚骑单车,另一只脚蜷缩着,一闯过终点线就再次支撑不住而摔倒在地。
全班同学蜂蛹而上,他的爸爸奶奶也着急跟上前去,这个时候广播响起“第三名,刘坚强。”
儿子看着我说“妈妈,哥哥疼。”
我随即换台,“哥哥很勇敢,但是他的逞强有可能失自己短暂告别单轮车赛场,甚至永远告别。”
“如果你摔的很疼,无法继续,请敢于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敢于向失败认怂。”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荣誉、地位统统靠边站。”
我攒了一大堆话想要对儿子讲,念他才两岁,立马作罢。
我们这一代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打败挫折,战胜自己没错。但是不是也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一味的教育孩子“我”渺小微弱不值一提,“大家”才是核心,理应全力维护不顾自己安危,真的适应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吗?真的适应认知不完善又无力保护自己的小小儿童吗?
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去“崇高”“伟大”“像棵松”,而不能关注自己,我其实就是一粒微尘,一颗星星,一个平凡却真实的普通人。
我的疼痛需要及时救治,我的能力微小达不到期待的荣誉,我在失败面前认输并不辜负谁,只是我向自己交了竭尽全力的答卷而已。
倘若无关民族大义,也不是生死攸关的职守岗位。“我”能不能告诉“大家”,我实在尽力了,且难掩为此付出我此刻的疼痛和难捱。
身体告诉我“放手吧,不行了”,意志力请不要绑架我“再坚持一下,你就是王。”
我能不能停下来,静谧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对在面对挑战时去留决策,勇敢追随自己排开期望后的真实预期。
“我”可以再坚持,必会全力以赴。
“我”不能再坚持,让我勇敢退场。
从小一直受的教育就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一直在“舍”。
其实真正长大后才明白,并没有那么多的人需要被你拯救,也没有那么多大义需要你奔赴。
你就是一个小小的普通人,你的清晨和夜晚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生活中,你一直缺失了一项认知,那就是倾听自己,感受自己。
倘若每一个普通人能认真倾听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协调好自己和处世环境的关系,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贡献。
而这几年,我才深刻懂得,那些根深蒂固的中国式崇高,只是一种隐藏的品质。平凡如我的日子,根本没有显示的时机。
反而是强加给自己的责任、重担累赘了生活。
对于孩子的教育适当鼓励他勇敢、坚强,但一定要告诉他界限和前提,在自己力所能及且自身能承受范围内,大可发挥“崇高”。
但是,我的孩子,生命仅此一回,作为妈妈,我宁愿你错失很多荣誉和大爱,也绝不忍看你艰难前行或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如果可以,妈妈愿你及时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