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方法论》5-如何理解产品
一、什么是产品
产品是企业用来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的工具和媒介,因为站在企业的视角来看,一个好的产品有三个要素: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从这三个要素可以看出,产品必须同时具备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才能让产品长久存在。
只有用户价值,没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无法持续。2016年左右的时候,在线旅游行业(OTA)有一个做旅游攻略的公司叫大拇指,很早用户量就过亿了,但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最终公司倒闭。另外现在在电脑上比较常见的是腾讯桌面,而更早之前用户量更大的实际上是搜狗桌面,做的非常好,用户量也非常大。但因为这个产品只有用户,没有商业模式,最终还是被关闭。
只注重商业价值,没有用户价值的产品也无法存活。在网易云音乐起来之前,有个音乐公司叫做虾米音乐,最早做了歌单这个产品,用户量级也不小,但后来被阿里收购,收购之后阿里商业化团队进入开始疯狂商业化,结果导致用户大量流失,最终这个产品也被关停。
所以站在企业的视角来看,产品是为了企业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而存在的,产品即交易。
价值交换二、从用户角度看价值交换
效用-成本>0
从用户角度来看,与企业进行的价值交换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肯定要保障自己是获益的。因此用户追求的是效用-成本>0,才能保障交易得以进行。效用就是用户欲望的满足程度,而用户的成本则一般包括两个: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站在交易的过程中则可以分为三个:信息搜寻成本、议价成本与履约仲裁成本。
三、从企业角度看价值交换
收益-成本>0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次交易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有收益,可持续。可持续是站在时间维度上来看的,所以企业最终追求的就是:收益-成本>0。
企业的运营是需要成本的,传统公司有机器折旧成本,人力成本,采购成本,而互联网企业则有人力成本,采购成本(版权),运维成本(服务器),还有补贴拉新等市场成本。所以可以追求短期不赚钱,没有收益,所以企业可以短时间内做补贴,但长期肯定是需要有收益的。千团大战,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都是如此,只有企业有长期的收益才能存活。
四、如何判断用户价值
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只有理解企业价值非常重要,但同时非常困难。因为用户价值具有主观性,而人无法收集到全量用户数据,俞军给出了几种视角来帮助提升对用户价值的判断,这个在后面章节会详细讲述。
(1)对自我认知的认知
(2)对给定目标的批判性思考
(3)参考系
(4)成本
(5)不确定性决策
(6)概率(风险决策)
(7)非货币价值(跨效用决策)
(8)外部性
(9)时间性(跨期决策)